似懂非懂的,即使當年才開放第二屆打工度假簽青年登陸英國,相較於家裡有資金後援的留學生,我們這些使勁抽到工作簽、想出國闖闖的孩子們,多少曾因為這樣的話語感到心安——至少,餓不死吧?
事實證明,無論全職或兼職,(被)定義為勤儉、不畏辛勞的台灣青年,不但餓不死,每個月還有多餘的假期去旅遊。相較於歐洲人,究竟這樣的勤快、好用,是源自成長背景的工作文化?還是制度的養成?
打工度假簽證非如字面所限,得以從事全職工作。依英國政府規定,每週工作五天的全職勞工,每年最少應有28天有薪假,兼職者應有的休假時數在政府網站上可公開自行列算註1。一般而言,年休假亦會隨著年資而增加。這還不包括每年八天的國定假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規定不一)。
英國的國定假日又稱「Bank Holidays」,顧名思義為銀行休假日,無商業活動。相較於台灣或其他歐洲國家而言,英國每年八天的國定假日不算多,除了固定的聖誕假期,其餘則幾乎都會在禮拜一或禮拜五,搭配周六日例假日,可連休三到四天。
孟子這段流傳兩千多年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至今還是常被拿出來砥礪辛勞的工作者,責任制可以是份光榮,也可以只是孫悟空的緊箍咒,持工作簽登陸英國的同志們絕大多數都已在台灣工作過一段時間,進入英國職場後人人驚呼:「有自己的時間實在太美好了!」難道超時工作的情形英國沒有嗎?
當然有,而且根據政府方針:雇方不一定需要支付超時工作的費用註2(但平均支付需達工時應有的最低限度)。教育、工程、醫療、律師等行業超時情形較嚴重,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反而工時較彈性且受保障,加班情況在各行各業、各組織職位或許無法同一而論,但整體而言,英國大部份公司超時工作情形確實不如台灣顯著。
管理階層多主動關心超時狀態,除了公司不願冒險觸法,也較無像台灣會因「不好意思準時走」,而多逗留等前輩完工的情形,若非遇到公司內部有急件需處理,主管大多對請假、排休,持寬容且彈性的態度,因而學校活動即便是在平日舉辦,也常能見到雙方家長請假出席。
然而一切也是相較而論,若與其他慢步調、重視生活品質的眾多歐洲國家比較之下,容納了許多外來移民的英國加班情形卻已算嚴峻。
即使相較於亞洲,英國的工資工時已少有跨線,但勞工們還是會為了不滿意的薪資結構、爭取加班補貼等理由組織罷工。去年2月,英國60餘所大學內4.5萬名教職員因養老金改革,而啟動前後歷時約一個月的罷工,即便嚴重影響課程進度,也有超過六成學生持贊成意見,學生甚至從另一個面向施壓——連署向學校針對損失的上課時數要求索賠。
最影響日常生活的例子,是層出不窮的公眾交通工具罷工活動。倫敦市中心的公路交通一向瘋狂,一旦進入鬧區,即必須有「搭公車不一定比走路快」的覺悟。更不用提地鐵罷工的頻率與混亂程度。
每逢地鐵罷工,就能看到公車站人滿為患,經過的公車班班客滿,努力搭上車的人也毫無被解救的喜悅,只能在車陣中動彈不得。有營運的線路車站人潮壅塞程度更甚跨年。遇到這種情形,路程走得到的幸運當運動,走不到的人也只能癡等,常常是過了午餐時間才進得了辦公室,至於該如何對公司交代?一點也不用擔心,上司們都已心知肚明、見怪不怪,更人性的,下回再遇罷工時,就吩咐全員在家上班。
對居住在倫敦的人來說,因為罷工造成的交通大亂已是家常便飯。(圖片來源/Via Cheng)
雖然造成生活上的強烈不便,問到人們對罷工行為的看法,言論上卻仍尊重爭取權益的勞工方組織的社會活動。罷工期間的通勤路程再疲憊與窘迫,人們也依舊保有理性,相互體諒,理解一切都是環環相扣,不會緊抓著指引方向的員工破口大罵。相較於亞洲社會許多無上限的客服狀況,我在英國學習:「爭取權益之餘,也不需以個人情緒做勒索。」
或許面對罷工這一課,大家心裡更明瞭——真正可使罷工圓滿落幕的,是資方態度,而每一個產業,都可能有需要走上街頭爭取輿論關注的時候,那個時候,你不會希望自己的工作權益被大眾追求的方便性抹滅。
註1:https://www.gov.uk/holiday-entitlement-rights
註2:https://www.gov.uk/overtime-your-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