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稻埕文萌樓-古蹟若失去靈魂,將漸漸死去

    2018-01-24 00:00 / 作者 電解質

    走進大同區的歸綏街,一排帶著歐洲巴洛克元素的建築,從街頭延伸到巷尾,自1941年以來,這裡是台北市公娼館的位置。歸綏街一帶的建築,約建於1924年左右,覆蓋上黃綠色防空磚,是標準「四柱三窗」的兩層樓建築,而其中一棟文萌樓,曾駐紮著公娼團體日日春協會。走進文萌樓內部,狹長的走道,盡可能地隔出一間間的房間,描繪出過往性產業的空間景況和那在夾縫中生存的壓迫感。

    全台唯一性產業古蹟

    從日治時代以來,歸綏街的空間,一直就是被各種性慾望所投射,從上流社會的藝旦,到街頭的流鶯都聚集在此。但在過去,這樣的投射除了讓周遭的居民同享其利外,亦共同承載著性產業的汙名。



    1997年,前台北市長陳水扁強力掃蕩八大行業,廢止《臺北市管理娼妓辦法》,引發日日春協會的成立,及長達一年七個月的反廢娼運動,文萌樓也因此成為妓權運動的基地。



    十年後,在日日春的奔走下,台北市文化局將文萌樓指定為市定古蹟,是第一個被保存的性產業空間,也是全台至今唯一性產業古蹟,紀錄日治時期大稻埕風流文化的歷史,和近代臺灣社會運動史。

    私人財產與公共財 如何拿捏平衡

    然而,2011年,投資客林麗萍買下文萌樓,並對長期於此倡議妓權的日日春提出「無權占有」的告訴。歷經多年,最高法院於去年5月判日日春敗訴,並在7月強制執行,從此日日春遷出文萌樓。



    雖然文萌樓是私人財產,但是歷史卻是公共財。文萌樓的古蹟地位,是近一甲子以來,在地的性工作者跟社會共同建構的,實不因私有產權的移轉,而損及它的文化價值。

    現在,逐出日日春後的文萌樓,不僅外牆被籠罩上一層綠色防塵網,門口的「文萌樓」招牌由日日春帶回而不復見,甚至連內部裝潢都已經拆除,徒留下蕭索的空間。

    「屋死留皮」的表面文資

    對比於台灣大部分古蹟,都是仕紳化地修復,以文化資產中的旅遊價值保存下來,文萌樓可以說是一個特例。在去年,日日春協會離開文萌樓之前,他是以一種持續使用、活化的方式存在,由當年的公娼們,帶領民眾瀏覽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大稻埕與山海樓等性產業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如今的文萌樓已人去、樓空,成為 「屋死留皮」的表面文資。文萌樓的後續該怎麼走,考驗著台北市民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讓古蹟不只是缺乏靈魂的建物,而是能生活在你我彼此周遭的文化。

    電解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