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定古蹟「新富市場」位於萬華區三水街70號,於1935年落成,是台灣第一座、也是現存日治時期公有市場中,同時表現1930年代新式衛生政策與現代建築式樣的僅存案例。2006.7.5馬蹄形市場建築體及昔日管理員辦公室暨宿舍空間被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
馬蹄形的外觀、中央自然採光的天井以及現代主義的風格,皆為同時期市場的前衛表現;除市場本體外,基地亦保有日治時期的管理員辦公室與日式宿舍,呈現完整空間脈絡。
1970年代以後,新富市場陸續受環南市場等鄰近市場興建、東三水街攤販合法化之衝擊而逐漸沒落,被包圍吞食在狹小巷弄的角落,第一次探訪時,還是穿過整個東三水市場攤位,才得以一窺究竟。
當時整個新富市場的建築物,雖然已被指定為古蹟,但因為尚未被重視,也沒有活化計畫,就像是被遺忘在暗處的廢棄物,不但建物內部雜亂不堪,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雜物,甚至在古蹟的屋頂上,還被設置了水塔…….,歲月的斑駁、人為的破壞,曾經讓新富市場的風貌被徹底蒙上了一層灰。
所幸在臺北市市場處2013年完成古蹟修復工程後,2014年公開招標,由忠泰建設得標取得九年經營權,並委託旗下非營利組織「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此活化計畫。
目前在古蹟內設置了餐桌學堂可以學做料理、巷仔內教室、展演空間、市場史脈絡常設展、創意協作空間、複合式餐飲空間等,引進都市、建築、藝術、設計、文化等多元創新能量,讓新舊使用者、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藉由正向互動轉換為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
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其中還刻意保留了一扇有曾經被火紋身過的門,不禁讓人想起,台灣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都在被指定為古蹟之後,發生許多令人遺憾又憤怒的「自燃事件」,坐在這樣的門旁喝著咖啡,彷彿就是在聽著這些古蹟訴說著自己這些年來的故事和遭遇,別有一番風味和省思。
新富町文化市場活化之後,即便在城市的角落裡卻已經不再讓人忽略她的存在,拂開灰塵,風華再現,很值得特地過去走走看看,重新認識台灣一直以來最富有人情味的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