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蘭芬擁有細膩的觀察力,在她筆下與畫畫中可看出明亮且充滿良善的細節。陳玠婷攝
不管在臉書或者真實世界,作家王蘭芬近年出場,許多時刻都頂著「建中北一女學霸龍鳳胎的媽媽」封號,先生挺、婆婆疼愛,完美幸福。不過,撥開層層人生勝利組的形象外殼,會發現她最讓人欽羨的不是封號,而是身為一個女兒、媽媽、媳婦多重角色,她在繁忙中仍盡可能保留完整的自己,把平凡的菜市場寫得有靈有魂、機場接送的女司機草根韌性也相當動人,若再往心裡深層探,會發現她其實是帶著家庭傷疤一路辛苦探索才找到方向,她對生活感恩又感慨,不禁說一句「家庭都是傷人的」。
爸爸被迫逃難來台 她心疼寫書紀念
王蘭芬結婚早,擁有不顯年齡的膨膨臉,再加上用色鮮亮的穿著,個性活潑真摯,乍看之下,很難聯想她已是兩個大學生的媽媽了,不過,她不只是媽媽,也是一名親子作家,對教育與教養有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與人物也有細膩觀察,她在臉書上擁有超過3萬名粉絲追蹤,著有《故事許願機》,近日《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寫給親愛的老王》一書則再版。
去年,王蘭芬將寶貝龍鳳胎甜甜、堂堂,分別送到中國北京、上海念大學,她說,送孩子出去念書,一方面想讓孩子體驗不同社會環境,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已成年,該是父母主動放下親子之間羈絆的時刻了,保持物理上的距離,或許能幫助母子三人達到一個親密卻又陌生的平衡,可掛念卻不會耽誤孩子的人生。
而她的想法,絕不是沒來由的率性決定。她分享,這是爸爸6年前過世時的感悟,而起源則需要回溯爸爸的一生,不過說到底,都是因為她心疼這輩子活得委屈,奉獻自己成全家人的爸爸,至今想到他仍想哭。
王爸爸來自中國山東未開發的鄉下,奶奶很能幹,養蠶賣蠶絲,種果樹,家裡過得還算不錯。爺爺會念書,想法活,早年出去闖盪,進南京黨校、當警察,待共產黨崛起後便隨國民黨來台,山東老家受牽連被鬥爭清算,她父親那一輩兄弟倉皇四散,僅留下奶奶,後來這件事便成爺爺和爸爸一輩子的愧疚遺憾,並深深影響王蘭芬一家。
王爸爸大約17歲時受共產黨迫害離開山東家,逃到澎湖再到高雄定居。大田出版社提供
王蘭芬說,他爸爸被迫離家,跟著老師逃到台灣,「這就是山東流亡學生案的背景,當時幾名校長和老師帶著幾千名學生搭船逃到澎湖,我爸爸是其中之一,那時他才17歲。接下來他歷經澎湖七一三冤案,又輾轉到高雄左營落腳,每天騎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到大社國中學校當國文老師。」
王爸爸待生活安定,娶了小11歲的台灣太太,生了2女1男,登報尋人找到爺爺,低調過日子。不過,家裡從小氣氛就很微妙,因當時社會瞧不起外省人,流傳一句俗語說「女兒嫁給外省人不如剁給母豬吃」,因此媽媽嫁給爸爸之後,偶爾覺得自己委屈可憐,偶爾聽到別人罵外省人又會生氣,情緒多又複雜,有時所言甚在他們心裡留了疤。
「媽媽覺得自己沒辦法像其他外省太太一樣愜意打牌喝咖啡,也沒有嘗試體諒爸爸過年的思鄉心情,而我爸爸是個老實善良人,內向膽子不大、不機靈,沒有大志向,人也不浪漫,他一個人教書賺錢養家,回家做家事,他很疼我媽媽,也很忍耐她。」
酸餿的餃子 是爸爸為數不多的思鄉情懷
在王家,過年期間並非都是開心歡喜的,在王蘭芬記憶中,每年過年會在爸爸開心、媽媽生氣中度過,也算是獨家記憶。
在王家過年,王爸爸除卻年夜飯想到老家會哭,其他時候很開心,他每年自釀一甕葡萄酒,一層葡萄、一層糖層層疊起來,待明年喝,去年釀的今年喝,而王蘭芬則喜歡甕裡的酒香葡萄,香甜醉人;王爸爸過年還必備自製醃臘腸,油脂豐厚的豬肉再搭上南部乾爽的艷陽,曬得愈乾,香氣愈是濃縮;另有收割當季的香樁,炒成嫩蛋,鮮嫩的黃綠兩色搭配起來招人食慾,為年夜飯帶來春天的氣息。
王蘭芬還說,爸爸有個傳統,會拿紅紙寫上「王氏歷代祖先」給字,初一一早起來,書桌推一邊,香案擺起來,全家對著紅紙慎重祭祖,將想念隨著香煙冉冉升起傳遞出去,然後全家穿著新衣服去拜年,爸爸也會一一拜訪老師、同學好友,相當重情重義,「只是想起山東老家和奶奶,爸爸會藉酒意傷心落淚,媽媽叨唸幾句,他會很快收拾情緒,向大家說抱歉。」
而王蘭芬對過年的回憶,一則是酸餿的水餃,另一則是上山祭祖,與梭哈壓歲錢買書。
說起過年,王蘭芬很期待一對龍鳳胎兒女回家。陳玠婷攝
她分享,除夕夜那天家裡會包餃子,她尤愛瓠瓜餡,不過遵循爸爸的傳統,餃子包完不會放冰箱,而是放在桌上待隔天一早再吃,「可是高雄天氣熱,餃子放一晚都酸了,有次我忍不住生氣抱怨為什麼要吃酸餃子,之後過年餃子會放冰箱,可是長大回想,我才意識到,這些事情都很小,可是都是我爸爸被迫一點一滴放棄與家鄉連結的過程……」
山上祭祖的傳統,則是爺爺過世後,爸爸也回山東將奶奶的骨灰帶來台灣合葬,只要有空,爸爸就會獨自上山祭拜,過年過節更是慎重,「我爸走的前一年,我把他接來台北照顧,他坐輪椅、體力已經不行,但還是想去掃墓,那次是我弟背他走上去的。」
王蘭芬充滿童趣的畫風,回憶高中時偷偷看爸爸曾在床底下的書,直到大學放榜後爸爸捧著書給她才真相大白。大田出版社提供
而她愛看書,除了閱讀本身吸引人,也能帶她暫時逃離當下,「我媽媽管我們管得嚴,不允許我們出門玩,幸好我愛看書,小說、童話故事、翻譯文學,在書中我可以創造另一個世界,淡化家裡的束縛痛苦。」
不過因為家境不允許,每年買書有限,生日買4本、過年買8本,每一本都必須精挑細選,導致她每次去書店都會興奮到肚子痛,那時日本、中國有許多翻譯西洋文學盜版書,她看到欲罷不能,因此每年都很珍惜過年能買書的機會。
帶原生家庭的記憶 她努力找到舒服的路
因為家裡氣氛較壓抑,王蘭芬與兩個弟妹成年後很有默契地離家念大學,她從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到《民生報》當記者、去北京大學念書、結婚生子,住在台北的時間,早已超過住在高雄的時間了。
王蘭芬說,對於離家的孩子,王爸爸從不主動打電話關心,也不會叫孩子回家,但只要接到他們的電話,她都能察覺爸爸很快樂,「我知道他不想讓我們牽掛,不想讓我們擔心,我之前想接他上來台北住,他拒絕我,我知道他怕給小孩麻煩。」
後來,王爸爸多年前發現肝硬化,腦病變,身體狀況變得不好,有次在高雄家裡不慎摔倒,媽媽為了拉他起來脊椎滑脫,兩人都受傷,最終還是得讓孩子照顧,爸爸為此懊惱說出「我努力一輩子,這一跤都摔碎了」,讓人心酸不捨,「小時候我受媽媽影響,總覺得爸爸很迂腐,可是長大後,我發現我這輩子都比不上他的智慧。」
王蘭芬在爸爸過世後,帶著他的一撮頭髮回山東老家,圓了爸爸少小被迫離家的念想。大田出版社提供
6年前,王爸爸病逝,火化前王蘭芬剪了一戳爸爸的頭髮,待後事辦完,帶著兩個弟妹、媽媽和爸爸的頭髮一起回山東老家,輾轉找到「桃花樹的王家」,受到親戚熱情款待,也找到爸爸出生時的房子,只可惜房子已破敗無法進去,只能把爸爸的頭髮象徵性地塞進圍牆縫隙中,「這是我第一次來山東老家,以前我爸爸總說,這裡落後,捨不得我們回來,來了之後才知道老家離機場並不遠。」
她遺憾地說,自己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傷痕,喜歡採訪工作、喜歡寫稿,孩子家庭都好,只是專注自己生活同時,卻沒有時間為爸爸完成兩個願望,一個是帶他回中國看三峽大壩工程,另一則是為他寫一本書,「後來三峽都放水了都還沒回去看,書則是他過世後才寫出來。」
王爸爸年輕時,習慣騎單車移動,後來有了人生第一輛車拍照以此紀念。大田出版社
她還說,爸爸過世對她打擊很大,她回顧爸爸的一生,以及自己從小到大對家庭的感悟,她得到一個結論,「我不想當一個會讓小孩牽掛、痛苦的媽媽,也不想當100分溫柔的好媽媽,我想讓他們去拓展自己的人生」,而這個結論,她已經開始實行,送甜甜、堂堂到中國念書,不會介入干涉他們的生活,相處就像朋友一樣。
王蘭芬說,兩個孩子自出生後,都是第一次離開她身邊,她心裡是祝福與期待,只是潛意識仍有深深的羈絆,需要時間來幫,「我送兒子去念書,晚上睡前,我們在飯店房裡聊天,明明聊得很開心,可是眼淚卻不自覺流下來…聽到女兒要回來,竟有一種懷寶寶時漲奶的感覺」;不過她也肯定自己,原本以為自己會捨不得,但現在平常很開心能做回自己。
如今,爸爸不在了,小時候過年的傳統已不復見,王蘭芬現在農曆年回新竹婆家,她是備受婆婆與嫂嫂疼愛的媳婦,不須煩惱廚房,可以自由自在安排想做的事,或者為遠行的弟弟看家,享受類單身的生活,叫人欽羨,她對此相當感激,期待未來能更自在灑脫。
王蘭芬 小檔案
學歷:東吳大學英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研究所
現職:作家
經歷:民生報娛樂、藝文記者
未來少年專欄作家
《故事許願機》、《圖書館的女孩》、《寂寞殺死一頭恐龍》作者
《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寫給親愛的老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