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20:06
最高檢察署於今(9/4)日正式發表台灣首部針對國家安全法制進行逐條解析的專書《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國家機密保護法逐條評釋》(以下簡稱《國安三法逐條評釋》)。此書由21位具備國安案件偵辦經驗的檢察官及調查官共同編纂,透過系統性分析與案例解析,為國安法制研究及實務應用提供重要參考工具,獲得各界高度肯定,目前預購量已突破500本。
2025-09-03 16:05
近期有網友分享,家裡買的中國品牌掃地機器人,意外聽見機器在使用過程中自行播放對岸的網路廣播,對此,知名財經網美胡采蘋在臉書粉專「Emmy追劇時間」表示,自己從來不買具備智慧晶片的中國產品,因為一旦發生台海戰爭,相關產品恐怕都會被中共徵用,民眾居家使用的智慧家電可能成為資訊與心理戰的工具。
2025-08-22 13:53
陳妤在明(8╱23)晚9點播出的公視《零日攻擊》第4篇〈Mind Fuck〉中飾演網紅,遭AI虛擬男神操控而散播假訊息,她罕見大尺度以蕾絲內衣、水手服、穿短裙騎木馬等多種性感裝扮上陣,大膽演出情慾DIY,甚至與孫沁岳、許時豪上演床戲,她笑說:「害羞到在出戲邊緣進進出出。」
2025-08-20 15:20
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無孔不入。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直言,這次罷免活動現場很少看到20幾歲的年輕人在參與,認為是因現今中國社群app抖音和小紅書氾濫,導致年輕人抗共意識薄弱,形成國安隱憂,質疑民進黨執政多年,為什麼不禁止抖音和小紅書傳播?
2025-08-14 19:07
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近日在日本電視節目分析中國對台策略,他表示,中國若是直接對台發動軍事侵略,損失難以估計,因此更傾向透過心理與資訊戰滲透台灣內部,讓台灣人自己放棄抵抗。
2025-08-07 22:48
由公民團體發動的立委大罷免案,上月26日的24名國民黨立委罷免全數遭否決,外媒皆以「賴清德政府遭遇重大打擊」切題。熟悉台灣政治的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台灣民意以「維持現狀」為壓倒性多數,即使在野黨這次在大罷免勝利,並不等於台灣民眾願意走向統一。
2025-08-06 09:29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日前傳出將透過總代理太古汽車進入台灣,引發外界質疑可能有資安與國安疑慮。對此,資安專家李忠憲直言,這不僅是單純的自由市場、價格競爭的問題,更是中國智慧載具入侵的關鍵時刻,堪比台灣日常生活的抖音入台時刻,對台影響可能是紫光等級。
2025-07-23 18:32
歐洲議會「歐洲民主之盾(EUDS)特別委員會」近期組團訪台,訪台期間,恰好遇上大罷免投票前的黃金週,主席蘿瓦素(Nathalie Loiseau)表示,她從新聞上留意到相關報導,人們自由公開討論國內政治是民主蓬勃發展的跡象,但她也提醒,如同歐盟過去的經驗,外部勢力經常利用國內分歧操弄對立情緒,使人們遭受資訊戰攻擊。
2025-07-13 07:40
大罷免投票日逼近,藍委放低姿態罷免添柴火,罷團尋求突破盼熱度再升溫。雖然「反共」為大罷免的主旋律,卻在論述上門檻高、溝通成本大,對罷團爭取票源助益不大。罷團坦言,反共要很長的論述 ,亦有成員認為「反共的TA(目標群眾)就是綠的」,若罷免僅能催出藍綠基本盤,在藍營優勢選區反而吃虧。與其高舉抽象的反共大旗,不如貼近庶民生活找痛點,中間選民才會買單。
2025-07-11 13:53
全台大罷免將在7月26日進行首波投票,其中台北市5個立委選區的罷免案備受關注。民進黨台北市議會黨團今(7/11)召開記者會,宣告啟動「台北同意罷」系列活動,包括3場大型造勢晚會與選前黃金週在5個罷區連續5天進行的車隊掃街行動,呼籲市民站出來,用選票表達對民主自由的堅持。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