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05:00
現代生活步調快得像高速列車,外食、久坐、壓力山大就像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我們來不及細看,卻正悄悄地在身體裡留下印記。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頭腦昏沉,或是情緒悶悶的、動不動就想嘆氣?別輕忽這些小訊號,中醫警告:這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你的身體正在「發爛」,準備將這些看似無害的「堵塞」累積成未來惱人的慢性病!
2025-06-25 12:55
太腸癌在10大癌症中排名第2,引發國人重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指出,很多人認為每天排便就是健康,但這並非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規律與順暢度,如果有3種狀況: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便秘伴隨腹脹、血便、體重下降;長期腹瀉,甚至解不乾淨,就應該注意。
2025-06-08 07:00
高雄70歲陳姓婦人長年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近來狀況惡化,不僅腹脹胸悶,且胃口變差,甚至一吃就吐,婦人就醫後發現,竟是罹患罕病「第二型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醫師表示,這是一種少見的食道運動功能障礙疾病,在台灣的發生率僅約每十萬人1.22至2.05例,多見於70至80歲長者。
2025-05-27 12:01
現代人因工作、學業壓力,常導致腸胃不適甚至便秘,為改善健康狀況,許多人透過攝取蔬果補充營養。但也有民眾擔心攝取過多水果恐導致果糖攝取超標、增加體重。對此,台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建議,每日水果攝取量以「一個掌心大小」為一份,成人每日應攝取兩份,並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GI)水果,如奇異果、木瓜、柑橘類與蘋果,有助血糖穩定與腸道保健。
2025-05-24 13:42
端午節吃肉粽滿滿儀式感。50歲蔡先生在兩周前於超商預購六家星級飯店與餐廳推出的粽子,搶鮮品嘗,連續兩天每餐試吃2家粽子,總共12顆,才第3天就消化不良便祕與脹氣,就醫後採用中藥合併穴位按摩,調養一周才改善。醫師提醒,節慶美食應該依體質適量攝取,千萬不要讓享受美食反成為身體另一個負擔。
2025-04-10 09:54
一名35歲的男性業務員,近一年來反覆出現腹痛與腹瀉症狀,經常因腹脹導致食慾不振,不僅影響工作表現,連日常生活也深受困擾。經就醫檢查,透過大小如魚肝油膠囊的「膠囊內視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少見的克隆氏症。在接受妥善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也不再持續下降,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醫生表示,小腸疾病較難以利用傳統腸鏡檢查一窺全貌,臨床上會仰賴膠囊內視鏡補足此一盲點,對克隆氏症早期發現與評估病灶嚴重程度有極大幫助。
2025-04-02 14:11
一位女性因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就醫,經大腸鏡檢查,赫見兩條長達20公分的蛔蟲。醫生一問之下才知道,女子家中養豬,又自己種菜,常用豬糞當有機堆肥,加上她愛吃生菜,可能因此讓蟲卵進入體內。
2025-04-01 08:59
清明來臨,許多人受潮濕天氣影響,會出現水腫、疲倦等症狀,女性民眾則容易在陰道內,存在一些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俗稱「白帶」。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雅婷指出,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民眾便容易受到「濕邪」的侵擾,倘若體內濕氣過重也時常伴隨腹脹、排便不順、身體沉重、四肢水腫,女生則是白帶增多,建議民眾可將四神湯作為日常去濕養生的食療。
2025-02-10 17:23
中國河南一名才出生52天的嬰兒,近日因嚴重腹脹、呼吸困難緊急送醫,甚至一度命危,醫師經過檢查發現嬰兒可能是肉毒桿菌中毒,一問之下才得知嬰兒的奶奶天天餵他喝蜂蜜水,由於蜂蜜內含有肉毒桿菌芽孢,嬰兒腸道十分脆弱,抵抗病菌能力差,因此引發食物中毒。
2025-01-17 19:48
屏東科技大學昨天(1/16)晚間聚辦尾牙,今天傳出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校方統計截至今日傍晚有33人身體不適,其中4人就醫、1人住院,屏縣衛生局已派員至學校進行調查並採集檢體,後續將依檢驗及行政調查結果,綜合判斷是否確屬食品中毒案件。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