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3:08
2024年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達千分之3.8,已連續20年高於日本、韓國,每年約有600名新生兒不幸夭折,其中逾百位死於先天性疾病。然而,多項致死率極高的遺傳疾病仍未納入公費篩檢。醫師指出,早在三年前便已向國健署爭取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納入公費篩檢,但至今仍無進展。對此,國健署回應,目前仍在研議中,尚無明確時間表,一旦確定將會正式對外公告。
2025-09-16 10:07
「應該只是痔瘡吧?壓⼒⼤才會出⾎啦!」對許多正值事業衝刺期的青壯年來說,⾝體的警訊往往被解讀成「⼩⽑病」,能忍就忍。不料,⼀名 45 歲男⼦血便、糞便不成形⻑達半年,仍堅信只是飲食不當或檢查造成的⼩問題,直到肚⼦痛到難以忍受才就醫,結果⼤腸鏡⼀照,腫瘤幾乎塞住整條腸道,確診⼤腸癌。
2025-09-11 08:05
越來越多人找AI聊心事,卻也衍生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美國加州一名16歲青少年與ChatGPT對談數個月後選擇輕生,佛州才發生14歲少年使用另款聊天機器人Character.AI,最終選擇走上絕路。若將AI誤當心理諮商會發生什麼倫理問題?
2025-09-10 13:58
根據衛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報告顯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再度進入我國十大死因,其中在「15至24歲」與「25至44歲」兩組年齡層中,更高居第二名,呈現年輕化趨勢。恩主公醫院精神科醫師王品洋表示,從臨床和統計顯示導致自殺的兩大關鍵:第一是憂鬱症或憂鬱情緒的累積,第二是生活壓力疊加。
2025-09-09 11:26
華碩集團響應「健康台灣」政策,與長庚醫院深度合作,導入生成式AI技術,將高階醫療AI模型與大語言模型應用於臨床,大幅提升醫療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華碩表示,未來將持續攜手醫療機構,透過AI技術與數位轉型,推動醫療服務升級,助力台灣成為亞太智慧醫療與AI應用的重要樞紐,為永續健康照護開創新局。
2025-09-08 11:24
出生僅兩天就被確診聽力損失,小立的父母一度陷入驚慌與不安,但在醫師指引下遵循「1316原則」,及早為孩子戴上助聽器並展開聽語療育,終於迎來第一次聽見聲音、睜大眼睛微笑的感動瞬間。國民健康署提醒,聽力是語言發展的起點,家長務必把握黃金期,讓孩子有機會與同齡同伴同步學習、快樂成長。
2025-08-31 09:56
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高雄一名28歲女子有家族糖尿病史,22歲確診糖尿病,由於近年在娛樂產業大夜班工作高壓且未規律服藥,體重稍增、出現尿尿泡,就醫時被宣判開啟洗腎人生。阮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正浩就表示,年輕型糖尿病的腎臟、心臟、眼睛會病變、併發症的惡化速度比中老年型更快,若不謹慎控制,恐提早8至10年開始洗腎。
2025-08-29 10:58
曾演出《天之驕女》、《黃金歲月》等劇的涂晨洋曾罹患大腸癌第0期,他在《聚焦2.0》中透露在接種疫苗時因「貪小便宜」的心態做了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不料竟查出罹癌,嚇得他趕緊到醫院複診,他選擇進行「無麻醉」的大腸鏡手術,結果痛到直呼:「雷射都沒這麼痛!」
2025-08-28 18:25
候任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8)日釋出好消息,明確表示「明年漲健保費的機會是很低」。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醫療支出主要受高齡人口增加及新藥、新科技導入兩大因素影響,未來將朝「開源」與「節流」兩方向改善財務,除了檢討補充保費調整空間,也希望透過健康促進及生活型態管理,降低醫療成本。
2025-08-28 15:21
七夕情人節前夕,台中一名23歲花美男到醫院泌尿科看診,他害羞地根據醫師指示脫下褲子檢查,醫師一看大驚,花美男的生殖器化膿「幾乎爛一半」,化驗確認是真菌與細菌感染,幸好沒染性病;追問下得知,花美男交了7個女朋友,每次愛愛皆不戴套,認為那是男性恥辱的行為,錯誤的觀念讓醫師嘆為觀止。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