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06:30
在過去兩年中,人工智慧(AI)佔據了各大新聞頭條,但它並非唯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百達投顧盤點科技和永續領域在未來12個月的關鍵發展趨 ,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可以提升效率、產值和安全性,加速各行業的轉型。從自駕車到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些技術正在重塑製造業、醫療保健業和物流業等多個領域。
2025-02-10 11:37
近期北部建案因地下水位偏高或施工不當造成「鄰近房屋受損」事件頻傳,不少想老屋都更、危老重建的屋主遲疑,擔心房屋因改建造成鄰損,恐面臨巨大損失,導致老屋更新進程大幅放緩。專家提醒,建案施工造成鄰損,主要是地層軟弱與施工管理不足所造成,只要強化建築結構設計及注意施工安全品質都能克服,若老屋的屋主因擔心造成鄰損,就放棄老屋更新或遲疑,後續面臨兩大風險更大。
2024-12-26 16:11
土耳其南部2023年2月6日凌晨連續發生規模7.8和7.5強震,逾5萬人罹難,約16萬幢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包含一幢7層樓高的飯店,科學分析後發現該建物的柱子偷工減料,混凝土是用當地河砂和其他材料預拌。土耳其法院25日判處該飯店的老闆和建築師各18年又5個月徒刑。
2024-10-25 11:23
立法院今(10/25) 三讀通過《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條文修正案,擴大原建築容積適用對象,加速都市更新整合。內政部日前已表示,預計全國將有8216棟6層樓以上合法建築物,約27萬戶受惠。
2024-10-19 19:02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原委由高醫經營,今年12月31日期滿,高雄市衛生局宣布,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取得經營權,昨正式締約。2025年1月1日起,導入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團隊合作營運管理,盼能打造為高雄市第一家重度級急救責任市立醫院;高醫大法人今(10/19)也發出3點聲明,恭喜市府與長庚完成議約。
2024-09-30 12:51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今(9/30) 初審通過《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條文修正草案,擴大原建築容積適用對象,加速都市更新整合。內政部表示,預計全國將有8216棟6層樓以上合法建築物,約27萬戶受惠。
2024-09-10 14:11
今年以來,全台有感地震搖不停,讓人感覺心慌慌。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10日上午為止,台灣已發生1933起地震,其中芮氏規模5以上更有119起、最大芮氏規模甚至高達7.2,大地震的數量多的驚人。專家提醒,大樓倒塌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約95%歸咎於1樓(軟弱層)柱體嚴重破壞,建議購屋房或蓋房時,就選擇耐震係數高或1樓軟弱層耐震度大的建築
2024-08-09 21:03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國小於今日(8/9)下午2時許進行校舍拆除時,4樓樓板坍塌,造成施工機具翻覆及人員受困。對此,北市建管處表示,拆除工程未設妥防範危險之適當設備及措施,違反《建築法》第84條規定,已立即依《建築法》第89條規定處承拆人及監拆人各9萬元罰款,並勒令工地停工,後續復工計畫須委託相關公會審查,確認施工方式安全無虞始得恢復施工外。
2024-08-09 09:00
今年全台有感大地震頻發,激起購屋族與建商對建物抗震力的重視,台北市有逼近2成建案以「制震宅」為特色,中南部也不少建案開始強調建案的耐震規格,建案掀起耐震力比拚風,只是耐震度標準如何判斷? 專家分析,購屋時務必要多詢問建案的耐震設計強度,可用耐震能力的指標「耐震係數」有多少gal做判斷,如果真能媲美或超越核電廠的耐震規格(耐震係數0.4G),居住安全就能更有保障。
2024-07-18 19:11
受到花蓮強震影響,民眾對房屋耐震性需求提升,越來越多建案「房屋耐震」成為推案特點,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彙整591新建案的線上建案資料發現,目前台北線上238個建案中,有45個建案的建案特色強調是「制震宅」,占區域線上銷售的建案數19%、直逼近2成,「制震宅」的建案數或比率都是六都中最高,遠遠勝過其他都會區。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