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6:36
明日就是24節氣的「秋分」,是開運的好時機,神佛訊息解讀、命理專家阿谷老師特別提出3大開運法,分別是食物、色彩和納財氣水,幫助自己納財氣和轉運。阿谷老師也提醒,秋分的水氣不如夏天豐沛,代表屬「金」的氣到了,金剋木,木主肝膽代謝,所以秋分時節要特別注意呼吸道疾病,另今年整體屬於「收斂」能量,建議仍要保持平衡、內化,不要衝動行事。
2025-09-21 07:10
大腸癌長期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前三名,且有年輕化趨勢。專家提醒,糞便潛血是初步偵測腸道異常的簡單利器。國健署自今年元旦亦擴大腸癌篩檢服務對象為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者(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因此呼籲,前次篩檢結果為陰性之民眾,仍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025-09-19 19:26
台灣飲酒人口843萬人,其中100萬人有酗酒情形,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因酒癮衍生出的健保支出,一年估計達53億元;專家則指出,青少年飲酒比率逐年上升,高中生曾經喝酒的比率為72%,國中生將近50%,然而因大腦尚未發育完全,建議25歲以下應避免飲酒。
2025-09-17 13:08
2024年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達千分之3.8,已連續20年高於日本、韓國,每年約有600名新生兒不幸夭折,其中逾百位死於先天性疾病。然而,多項致死率極高的遺傳疾病仍未納入公費篩檢。醫師指出,早在三年前便已向國健署爭取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納入公費篩檢,但至今仍無進展。對此,國健署回應,目前仍在研議中,尚無明確時間表,一旦確定將會正式對外公告。
2025-09-17 11:08
「陸劇女王」的楊紫因演出《國色芳華》、《家有兒女》被大家所熟知,童星出身的她從前形象多為「圓潤可愛」,而現今身材腰身纖細,楊紫不吝嗇分享「瘦身祕訣」,其中「8+2飲食法」更是她瘦下10公斤的關鍵,如今,也公開自己的三餐食譜。不過,營養專家指出,這套飲食菜單仍有營養缺失的隱憂,可能導致血糖不穩定。
2025-09-16 14:19
疾管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09-15 17:44
高血壓必須吃藥一輩子嗎?一名50多歲的高科技業廠長從高中時期開始,就因家族性高血壓必須天天服藥,由於熱愛麵食與重口味,體重不斷攀升,甚至出現心悸症狀,且罹患中度脂肪肝。如今在醫師與營養師合作下,奇蹟發生了,他調整飲食與生活形態,只花3個月就擺脫服用30年的血壓藥。
2025-09-14 13:39
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名60幾歲女性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發現身體有莫名抓痕,自己卻想不起來何時抓的,講話不時出現斷片情況,一開始選擇去廟裡祭改、喝符水,未料症狀更嚴重,臉色愈來愈發黃,家人才想到要就醫,終於找出真正原因是膽結石。
2025-09-12 10:50
根據研究發現,多達45%的失智症病例可透過控制14項可改變因子來預防或延緩,中年期的肥胖與三高是最需關注的風險因子。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失智研究與防治專家小組」召集人楊淵韓近日表示,肥胖與糖尿病不僅是多種慢性病與癌症的根源,更是隱形的失智推手。
2025-09-11 16:23
最近總覺得小腹凸、代謝變差、整天沒精神?醫師提醒,這可能不是單純發福,而是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的警訊。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最新統計與臨床觀察,許多年輕男性在30歲出頭就已出現肥胖、血糖異常與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進一步引發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甚至走入更大的健康惡性循環。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