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去留,儼然成了總統兼執政黨主席賴清德領導力的大考驗。資料照,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去留,儼然成了總統兼執政黨主席賴清德領導力的大考驗;即使柯總召下台,賴總統的領導風格還會備受挑戰。
柯建銘這位立法院最資深立委,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就開始帶領民進黨團與國民黨等對手打仗。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對議事熟稔又與各黨人脈交情深厚的柯總召,他的運籌折衝功力讓對手佩服、也能團結自家黨內同志,因此成了「永遠的總召」。不過就如
上周本專欄提到的,目前立法院生態已大大改變,柯建銘過去得心應手的策略如今已難以招架藍白無情無理的輾壓。即使他和國民黨總召傅崐萁、立法院長韓國瑜都有長期交情,但也無助於改變立院在野黨堅壁清野的策略。柯建銘無力對抗在野,想以大罷免來一舉解決民進黨在立院困境,但最終又告失敗,柯建銘也因此成了箭靶、被要求下台也是合理的。
柯建銘(右)出席在總統官邸烤肉宴,左為卓榮泰。資料照,翻攝林俊憲臉書
潔癖性格不想親自掃雷 代理人輩份又不夠問題是賴清德要柯總召下台的方式實在令人難以信服。之前傳出賴清德曾親口勸退柯建銘,但柯建銘公開否認,他向《上報》表示,兩次罷免投票後,他和賴清德都只有在黨內例行會商場合見面,賴並未私下找過他談「退居二線」的事。柯建銘稱與賴清德之間「不存在這些問題」,但也承認,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來找過他,還一直苦笑道歉,說自己只是「奉派前來」。
對於柯建銘的說辭,總統府方面也未出面否認。如果柯建銘說法屬實,那麼賴清德在823投票後並沒有親自動手拆除柯總召這顆「地雷」,只是口頭喊話要「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期盼朝野更多對話」;只由潘孟安傳話,並透過民進黨新任秘書長徐國勇發動立院黨團連署改組以逼退柯建銘。
賴清德把拆彈重責交在潘孟安(前排右2)等身上,但潘的輩份不如柯建銘。資料照,李政龍攝
這些政治操作顯現出賴清德不沾鍋的個性。賴清德有潔癖,民進黨人都相信他是個不貪腐、也嫉貪如仇的人,但潔癖讓他有點染上了有如前總統馬英九的不沾鍋個性。賴清德對一些爭議性案子都沒有像蘇貞昌親力親為、自己動手解決;原本非民進黨「原生」的蔡英文也不愛處理黨內人事糾葛,但她有一個輩份夠高的「菊姐」陳菊幫她分擔處理。如今被賦予拆彈重任的潘孟安和徐國勇輩份都不如柯建銘。
個人意志強卻居二線 屢屢弄得黨內霧煞煞政治現實強過論資排輩。以柯建銘的老江湖歷練,當然清楚他這個黨鞭需要黨主席支持;如果黨主席好好跟他溝通,既對他表達尊敬也跟他講白話文要他下台,柯建銘會抗命嗎?但賴清德自己不出面,而是由黨秘書長找派系連署來拉柯建銘下台,這對最資深的柯總召而言既是逼宮也是羞辱。即使宣稱黨團擴大參與,也應該是賴清德自己與柯建銘、黨籍立委直接面對面來討論未來怎麼因應大罷免後的新局面──包括誰來領導黨團。
朝野立委近期在立法院議場內多次爆發衝突。資料照,陳祖傑攝
有潔癖的賴清德過去兩年來一直身居第二線,但他個人意志又很強,雖然不親自出面卻透過「總統友人」宣傳他的意志。最明顯的是透過童子賢、郭智輝等人宣傳支持重啟核電的企圖。這個主張與民進黨傳統理念、現有政策不符,重大政策要轉彎領導人卻自己不出來說服黨員與支持者,結果造成執政團隊、民進黨選民內部認知混亂。
大法官提名作業也是如此,提名名單呈現的總統意志,名單中出現姚立明這種學養資歷德不配位的人選,也有作風特異獨行、批評過蔡英文而讓英系不滿的劉靜怡。名單未經周延諮詢,也沒有和柯建銘等黨團負責人討論,最後卻要民進黨立委護航投票。這件事讓柯建銘極不滿,最後黨團決議祭出黨紀封殺劉靜怡。民進黨立委不知為何而戰,就只能硬著頭皮上陣當「打仔」對抗,打群架時上去衝擊一陣交差了事;而綠營民眾則對這場民進黨自家人內亂一團霧水。
沒取得自家人信服 也沒能收攏罷團素人有人批評柯建銘沒招了,既協商沒門,就只能叫黨團成員上演鐵公雞;人數不如在野黨,自然打輸敗下陣,最後民進黨裡子和面子都輸了。對民進黨人在立院打架打輸,一位資深政治記者冷笑質疑道,過去馬英九時代,民進黨立委只有40席,人數更少,也一樣是柯總召領軍,但打架都能打贏;為什麼現在席次增加了,打架卻輸了?這位對國會打架頗有心得的觀察家的結論是:賴清德領導風格無法讓黨團立委們信服,因此大家無心戀戰。
罷團素人站街口宣傳訴求,賴清德卻未能珍惜這群可能的支持者。資料照,翻攝中二解顏臉書
賴清德個人意志強、卻躲在二線不沾鍋的領導模式,難以凝聚民進黨立委向心力,大家也不願多貢獻一點「公共財」,於是民進黨團就被藍白壓著打。柯總召最後提出大罷免這招想險中求勝,賴清德原本對這個策略也有疑慮,但既沒能說服柯建銘,也不表態支持或反對,直到各地民間罷團自己風風火火地把罷免運動搞大,賴清德才表態支持。
726罷免失敗後,賴清德也是到第三天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表達歉意。大罷免最後變成由黨秘書長林右昌承擔罷免失敗責任下台,賴清德還是不沾鍋,雖宣稱「這片土地,有您、有我、有大家,就能夠一起繼續走下去」,但也未親自向那些積極投入大罷免、承受深刻「運動傷害」的民間罷團素人們表達關切。這些罷團素人很多原本並非民進黨支持者,卻可能因為大罷免運動成為未來民進黨支持者,而民進黨卻未去珍惜這些重要資源。
「大罷免大失敗」讓「永遠的總召」下台一鞠躬應該已成定局,但未來不沾鍋的賴主席能否好好團結51席民進黨立委,願意全力為他捍衛政權?賴清德的挑戰恐怕比柯建銘還大。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