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與蔡英文,在賴總統官邸會面,蔡英文為執政團隊打氣,表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團結」。資料照,摘自蔡英文臉書
8月23日確定大罷免全數失敗後,賴清德在宣示要「團結全民,一起守住台灣」,他的「團結之路」從「團結小英」開始。
隔天前總統蔡英文到總統賴清德官邸,和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見面交流政情、並為執政團隊打氣,蔡英文說:「國家只有一個,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團結。」賴清德則承諾,會把人民的聲音化為前進的力量。這是賴清德上任後,第二次公開和蔡英文會面,前一次是2024 年10月,小英出訪歐洲前,到官邸拜訪賴清德。賴清德上任後,一直被批評對蔡英文和英系「保持警戒」,824的蔡賴會也象徵著賴清德想重新凝聚綠營渙散軍心的企圖。
賴清德要「團結全民」,但823投票結果很清楚說 ,不只「全民」對執政團隊失去信心,連綠營也已離心離德。所以賴清德第一步是要「調整隊形」:在黨方面,找來徐國勇當秘書長;立法院方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陳培瑜請辭。行政團隊則由卓榮泰續掌內閣,但部分閣員會更動。
徐國勇有救援目的 柯建銘去留考驗賴意志徐國勇被視為親英系,但更重要是他與卓榮泰、賴清德都有共事經驗。徐國勇善於溝通,戰鬥力也強;這項任命被一些人說是向英系示好,也有人說是賴清德還是習慣於「 舒適圈」,找老戰友救援。明年縣市長選舉即將登場,黨內派系競爭暗潮洶湧,這應該是賴清德找來政治歷練較豐富的徐國勇來主持黨務的原因。另外,從賴清德上任之初到目前的用人模式可以發現,他對於善於宣傳的媒體寵兒、名嘴頗有偏好。
柯建銘力推大罷免,但以全軍覆沒收場,民進黨內外都出現要求總召柯建銘負責下台的呼聲。資料照,翻攝柯建銘臉書
立法院方面,雖然民進黨內外都出現要求總召柯建銘為大罷免一役全軍覆滅負責下台的呼聲,但柯建銘卻認為自己任期1年要做到明年,不願自行辭職。民進黨黨團幹事長、正副書記長卻都先請辭,看似在逼著柯建銘也請辭。如果柯建銘自己不辭,那麼賴清德的意志就成了關鍵。
柯建銘是立法院最資深的立委,運籌帷幄、協商折衝都有一套,但是目前立法院生態中,柯建銘的策略顯然難以再招架藍白的輾壓,也因此他來提出大罷免這招要險中求勝。不過在大罷免過程中他又數度失言,還說出要大罷免後還要把國民黨立委依《刑法》100條制裁,這加深藍營危機感、反為藍營催票。大罷免失利,柯總召自然也成了箭靶。賴清德在823選後說,要「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期盼朝野更多對話」,立院黨鞭自然責任重大,要能取代柯總召的工作的確不簡單,要如何與在野黨既聯合又鬥爭,執政黨需要有個戰略規畫,這些都是賴清德得和民進黨團要好好溝通討論的。
卓榮泰續任閣揆 對在野爭議法案要提出對策在政務方面,賴清德還是留任賴閣揆卓榮泰,但會自己著手調整內閣人選。內閣改組第一個「好消息」是經濟部長郭智輝自行請辭。郭智輝從上任之初就問題不斷,有如院長無法控制的自走砲。他之所以難以受制約,一是自覺從民間大企業到政府部門後驚覺「薪水少一個零」、彷彿委曲自己來做公德;二是他是總統的讀書會友人。第二個問題也是過去卓內閣的大問題,卓內閣基本上是依賴清德的意志部署,卓榮泰不像他的前任蘇貞昌有高度主導性,卓的人格特質也非「衝!衝!衝!」因此卓內閣沒有鮮明特色,在立院在野黨輾壓性全面杯葛下,更讓卓內閣伸展不開,也讓民眾對執政績效無感。
而在大罷免失利後,目前卓內閣的處境有如父子騎驢。一種輿論聲音是:少數執政就得認清現實,要和在野黨妥協,不要再蠻力對抗;另一種聲音是,民進黨政府不能自失立場,一味向在野黨屈從。所以對於普發現金一萬這項政策,到底是要和在野黨妥協、同時也討好選民?還是如當初主張的提出釋憲?這引起民意兩極反應。最後行政院把普發現金預算編列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在立院順利通過,有人稱許民進黨從善如流,但也有人批評民進黨自毀立場有如政治自殺。
在大罷免失利後,有恃無恐在野黨在立院只會更強勢,未來像普發現金這種爭議性政策只會多不會少。對卓內閣而言,最好的因應方法是:當在野黨提出一個不合理的政策要行政院執行時,執政團隊不是只有表示反對,而是能提出一個合理對案與在野黨協商。這樣既可以降低朝野衝突的強度,也可以對民眾進行說服,讓民意成為執政團隊的後盾。
投入大罷免的各地志工,全心投入卻遇嚴重挫敗,需要有人用心傾聽。圖為罷團「去游除垢」8/22在竹山早市掃街。罷團提供
團結第一件要務 應下鄉撫平罷團傷口賴清德說要「以八二三精神為鑑,團結全民」。在大罷免全盤失敗後,賴清德應該做一件重要工作:下鄉與各地罷免團體面對面溝通。這次投入大罷免的各地志工,很多是第一次參與政治、社會運動,他們全心投入這種高強度的動員,結果是嚴重挫敗,對他們而言可能會是讓他們終生受傷的「運動傷害」。他們有很多痛苦要發洩,如果賴清德願意彎下腰、低下頭來傾聽,既有助於撫平他們的傷口,而且能獲得他們真心的信賴支持,這對民進黨而言,是比一次罷免成功更長久的獲益,同時也可以在各地為明年百里候之戰先整隊熱身。
大罷免後賴清德的「團結之路」,既要團結內部、溝通對手,更要重建人民對執政黨以及對台灣政治的信心。團結之路要從總統府走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