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對美的經營策略,影響我關稅談判成果。資料照,廖瑞祥攝
從大罷免失利、嚴重風雨災情肆虐南台灣到台美關稅談判不順利,賴清德執政團隊的各種因應都受到不少批評。其中有些或可說是在野黨見縫插針,有些是支持者期望高失望也深,但有些則是這個執政團隊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還有的則是賴清德的領導風格造成的。
蘇揆比卓揆威?閣員充斥「賴友友」有志也難伸大罷免失利讓執政黨被批評支持力道不夠,這一方面有些是因為執政黨對公民團體善意尊重,但另一方面也看到行政院長卓榮泰下鄉宣講時,一些閣員置身事外。風災過後卓榮泰的確到各災區視察行程滿檔,但也被批評提供的援助不夠到位。不少人把他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相比,認為蘇貞昌從查豬瘟到救災,進度都盯得比卓榮泰緊,官僚也被「電」得更到痛處、皮也因此繃得更緊;甚至連卓揆的光劍都被說沒有蘇揆的撞球桿來得威。
卓榮泰的確沒有蘇貞昌的霸氣,蘇貞昌對內閣人事有主導權,而卓內閣幾乎都是賴清德欽點的,甚至還傳出教育部長鄭英耀向立委大聲說,自己是「總統延攬」的,「不負責政治攻防」;更有經濟部長郭智輝、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這兩位「總統讀書會成員」,有如自走砲,不只閣揆叫不動,還會違背內閣主旋律唱起反調。如果內閣繼續還是這些「賴友友」們佔著,即使閣揆從「大師兄」換成別人,內閣大概也一樣動不起來。
經濟部長郭智輝、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都是賴清德讀書會成員,中為閣揆卓榮泰。資料照,廖瑞祥攝
拿保密協訂避談關稅談判 經貿辦官僚心態自招批評另一個讓賴政府招來罵名的是對美關稅談判。政府一直用台美談判簽訂了保密協定(NDA)為由對外避而不談。美國對台對等關稅20趴高於南韓、日本的15趴,而且還是疊加關稅,政府一開始沒說清楚,遭外界質疑待遇沒有日本好,經貿辦僚氣十足地回應「4月就已說過了!」就是一副「老師有在講,學生沒在聽,是你們的錯!」
所謂「保密協訂」,強調的是談判文本在達成協議以前不能對外公開,但有說談判標的是什麼、涉及哪些產業也不能說嗎?外界有要求政府公布協議文本嗎?主談代表鄭麗君遲至8月11日才率相關各部會副主管開記者會,而她在會上不也自己說了豬肉、汽車這些談判標的了嗎?媒體有在記者會上強迫她公開談判細節嗎?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在記者會上說明與美國關稅談判情形。李政龍攝
如果鄭麗君在8月初回台、川普「開獎」後就開記者會,應該也不會有之後外界那些臆測與批評。如果經貿辦多一點心力做一張表格告訴大家20+N後各種貨品關稅是多少, 應該也不難,也沒有違反NDA。結果最後還要勞駕副院長自己在記者會上秀出各種表格說明關稅變化。不也正是經貿辦這種官僚心態讓賴政府招惹各界批判、引發社會不滿。
結果顯示「沒討得川普歡心」 影響台灣日後國際競爭力除了對外說明談判的作風惹議,更重要的是因應川普談判的基調是否拿捏得宜。英國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8月初訪台談到對美經貿談判說,川普是個喜歡談判達成協議的人,台灣應和他達成協議,並「讓他贏」(give him a success);而一些涉美外交官員私下也說,和川普交涉就是要「順著他的毛摸」,換句話說就是要讓他「龍心大悅」,覺得他自覺很英明地又成功達成一筆好買賣。
而從台美關稅談判的進展來看,一位瞭解談判進程的人士擔憂,可能賴清德過於在意個別項目得失,而延滯了談判進程,甚至可能因此讓川普惱火,沒「順著毛摸」,反而「逆麟」,讓他沒有「贏」的爽快感,所以沒有給台灣如日、韓、星的待遇。
因為「保密協定」,外界也無緣知道台美談判到底在哪些具體問題上卡關,這些項目經濟效益有多大?甚至是否會在台灣內部引發嚴重的連鎖政治社會效應?對於這些問題目前我們無從評估,但從結果來看,可以確認日韓星等台灣亞洲競爭對手的確比台灣「討川普歡心」。而這也影響到台灣日後的國際競爭力。
提出類似上述憂心的還包括「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 USTBC)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
美國總統川普4月時曾發表與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左)合照。兩人都笑容滿面。翻攝Truth Social@realDonaldTrump
靠兩黨制衡局勢已變 韓儒伯:台灣要體認由白宮主導美台商業協會是台美關係中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組織之一,協會每年舉辦美台國防工業會議(U.S.-Taiwan Defense Industry Conference),是台美關係的大事。韓儒伯本身也是智庫2049計畫(Project 2049 Institute)董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成員。他11日投書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指出,過去台灣一直倚賴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的強力支持,來制衡行政部門對台灣的不穩定或懲罰性態度。其中包括:面對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對台灣敵意時,在共和黨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推動下,台灣得以於2012年啟動的F-16升級計畫。
不過,韓儒伯指出,儘管目前國會山莊對台灣的支持依然強勁,但川普牢牢掌控共和黨、確保了台美關係是由白宮主導。台灣應該體認到這一點,「台灣在雙邊關係中所能期盼的最好情況,就是對美國在貿易、投資和國防方面所提出的議題,做出果斷的回應。」
針對台灣經營台美關係、與美關稅談判,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兩度提出建言。資料照,廖瑞祥攝
中國才是川普重點 美商界暗喻賴是否太龜毛而壞事韓儒伯一方面批評美國不讓賴清德過境的決策是向中國示弱,但也指出,川普已清楚表明,美中關係是他的最優先事項,「倘若台灣支持他經濟與安全關係上的總體目標,那倒不成問題。但如果台灣站錯了邊,那麼美台關係就很可能會惡化。那將使台灣陷入喘不過氣的困境,而唯一的贏家只有一個:北京。」
今年春,川普開始推動關稅戰時, 韓儒伯就對台灣提出建言,要台灣政府以「更有急迫感」的方式因應川普政府,「台灣現在應集中精力宣布支持川普政府的實際舉措」。
把韓儒伯兩度對台灣的建言翻成白話文就是:「賴神有沒有順著川普的毛摸,還是太龜毛惹毛了川老大?」也許這就是影響台美關稅談判的關鍵因素。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