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I寫判決3-3】還有長路要走...…連ChatGPT也附和專家「沒法取代人」

    2023-09-27 14:54 / 作者 侯柏青
    對於AI輔導司法判決,ChatGPT都認為不能取代人類判決。美聯社
    司法院準備推出可以自動生成判決草稿的AI新系統,盼能節省法官製作酒駕、人頭帳戶判決的時間。其實,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私下躍躍欲試,早就挑戰用ChatGPT寫書類,法庭上的另一方「律師」,和今年最夯的人工智慧王「ChatGPT」,又會對AI生成判決草稿出現什麼精闢見解?

    大量的案件幾乎壓垮法院,讓司法院著手研發新系統,反觀檢察署則因為案件量更多、資源更少,導致檢察官近年來爆發一波又一波的出走潮。在這場司法AI之路上,法務部雖然很早之前就投入研發檢察書類系統,但至今未聞樓梯響,反而是司法院搶先一步研發成功。

    司法院即將誕生的判決新系統,讓不少一審檢察官好奇又羨慕,他們認為,檢察書類應該也有機會用AI處理,不過官方系統至今八字還沒一撇,但年輕檢察官早已躍躍欲試,不但私下經常和最夯的ChatGPT聊天,還嘗試拜託「它」幫忙寫書類。

    檢察官挑戰ChatGPT寫書類:盼它成「虛擬助理」

    一名檢察官透露,他從今年初就透過ChatGPT試著寫書類,他一開始試著用簡單的案子「試水溫」,某天他丟了個變態男小明在公園對女子襲臀的案件,請它以檢察官的身分思考,寫出一份小明涉犯《性騷擾防制法》的起訴書,沒想到,當它把書類的犯罪事實部分寫出來時,他驚喜的發現,居然與一般檢察官寫出來的書類相似度高達8成以上。

    看到它的能力這麼強,他也試著丟其他案子,他發現,當使用者餵越多的資訊給ChatGPT,它所呈現的內容就越來越精準。不過,嘗試到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一般酒駕、竊盜、吸毒等例稿式的簡單案件,它撰寫的書類看起來人模人樣,有效幫上忙。

    不過,只要碰到要製作「證據清單」的部分,它就開始走鐘,而且格式常常出錯,即使成功做出來了,檢察官也得手動調整,有時候花在上面的時間,比自己重寫一次還久。

    有趣的是,這名檢察官也曾試著把一般小貪污案交給它生成書類,但他訝異發現,內容居然像是「記者在寫新聞」,如果從媒體上看到,或許會覺得是一篇好看的新聞,但與檢察機關書類呈現的方式差一大截。

    基於這些原因,這名檢察官最終放棄用ChatGPT生成書類,他認為,要用它生成一篇完整的書類,可能還有許多路要走,不過AI的表現還是值得肯定,從它目前的表現看來,確實讓人感覺「遠景可期」。他認為,再努力研發下去,或許未來不用花大錢聘請檢察官助理,或許可以找AI生成系統當「虛擬助理」。

    其實,法務部長蔡清祥也深知檢察官工作負擔沉重,為了解決檢察官過勞問題,也有意透過AI輔助提升檢察效能,近日更和工研院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其中一項合作重點就是「開發AI系統延續公訴閱卷助理之成果,增加試行之案類、優化產出結案書類」等,頗令檢察界期待。

    而身為法庭第三方的律師,又是怎麼看待司法院的新系統?

    法務部長蔡清祥今年度計畫也是研發AI,盼協助檢察官減壓。資料照。廖瑞祥攝

    律師:AI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必須用對地方

    蕭奕弘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蕭奕弘,曾擔任法官、檢察官,但他的資訊背景極為顯赫,取得華盛頓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及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是業界少數熟稔資訊科技和法律的律師。

    他回憶,2012年,法務部嘗試開發文字探勘自動產製檢察書類系統,針對「施用毒品」、「酒駕公共危險」案件,先擷取警方移送書的內文,找出可能影響決策之關鍵字詞,再配合「決策樹」方式,建立與所犯法條之對應分類,然後自動產出書類草稿讓檢察官修改。

    同一年,司法院則因應《家事事件法》上路,為了減輕法官負擔,在書類系統中推出家事案件的動態例稿,讓法官選擇所需的書類元素組合成裁判。過往,司法機關主要聚焦在較為單純的案件。

    對於司法院即將上路的「AI小巨人」,他認為,選擇兩個罪名的原因是「案情單純」,但也因為案情夠單純,法官如果用自己原本的例稿來處理,也不會花太多時間,那用這套軟體的效益就不夠明顯。他也分析,或許有些民眾會擔心,如果真的使用這系統的話,是否會形成用「有罪心證」寫判決的狀況,外界也有可能會質疑「法院都用AI寫判決」。

    不過,這些擔心卻不是抵擋「AI」的蓬勃發展的因子。

    長年深耕資訊領域的他,認為「生成式AI」是未來一定會發展的趨勢,「AI一定會往下走,但要怎麼發展或走到哪裡可以考量。」

    他認為,就像ChatGPT一樣,如果把一個PDF檔案放入分析,或許很快就可以找到關鍵在哪裡,「但這樣並不代表產生了什麼(確定的結果),最後還是得人工核實才算數。」 此外,法官原本就有例稿,法官會不會想在較為單純的案件中使用新系統,確實是個問題。

    此外,他也點出,法官在寫判決時,花最多時間的,其實是比對卷內的資料,「或許最需要投入的不是用AI寫判決,而是用AI協助法官在一堆卷證海裡,能立刻找出迫切使用的證據。例如,法官要寫酒精濃度時,AI可以幫忙找出酒測單,就可以讓法官快速核實卷內的證據究竟是對是錯。」

    他建議,未來發展時,或許可將AI視為「法官助理」,例如法官要找酒駕濃度數字時,AI可以立刻找到卷內酒測單,或點出筆錄裡的那一段有提到。朝這個方向努力發展下去,不但能協助法官節省心力,未來才有機會在相對複雜的金融案件中,更有效率的幫上忙。

    「司法界發展AI科技還在起步階段,無論聚焦在那一處,都不容易成功,但萬事起頭難,總是需要跨出第一步,在科技和法律專業之間,相信司法行政機關也面臨兩難的局面。」

    司法院長許宗力提倡法院智慧化,催生AI判決草稿系統。資料照。廖瑞祥攝

    AI看AI!ChatGPT對「AI判決」竟也有疑慮

    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對於AI新系統到底能不能幫上法官的忙想法不一,但談到AI,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到今年度討論到最高的ChatGPT,它在法界也釀起一波流行,不少司法高層私下都是粉絲。不過,同樣是人工智慧,ChatGPT對於「AI判決」到底有什麼見解?

    《太報》記者詢問GhatGPT,「在酒醉駕車和人頭帳戶等罪名使用AI判決,你有信心嗎? 」

    ChatGPT回答:對於使用AI判決來處理酒醉駕車和人頭帳戶等罪名,信心的程度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技術的成熟度、證據的可靠性、系統的透明度和監督機制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1、技術成熟度:AI技術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在法律判決中使用AI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測試。對於酒醉駕車等罪名,關鍵在於準確度,因為涉及生命和公共安全。

    2、證據可行性:成功使用AI判決依賴於可靠的證據和數據。如果證據不足或不清楚,則AI判決可能難以達到準確的結論。

    3、偏見和不平等:AI系統可能受到偏見和不平等的影響,這可能會導致不公平的判決。減少偏見和不平等是實現AI判決成功的一個重要挑戰。

    4、透明度和解釋性:AI判決必須能夠清楚解釋其決策基礎和邏輯,以確保法庭和當事人能夠理解和挑戰判決。

    5、人類監督:即使使用AI判決,人類法官或律師仍應參與最終的法律決策過程,特別是在複雜案件中。

    GhatGPT對AI判決下的結論是:

    總的來說,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AI判決可以成為有價值的輔助工具,但它們不應取代人類法律專業人員的角色。對於關鍵罪名,如酒醉駕車,判決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並且需要在合法性、透明度和監督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和評估。在實施這些系統之前,需要仔細評估其適用性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規範。

    GhatGPT的分析有條有理,有趣的是,AI仍未偏袒AI,它的回答中肯到令人驚訝。

    這場AI革命之路,法界各有想法及疑慮,但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各界都難以抵擋,在司法院首波研發系統成功後,法務部是否會接棒前行,這個問題讓法界充滿好奇心。
    侯柏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