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廁所也染疫!病毒靠這3招傳播 黃軒醫師:5動作自保

    2022-01-17 13:32 / 作者 蔣佩庭

    圖片
    上廁所有染疫風險,黃軒醫師提醒民眾5動作自保。(圖片來源/Pixabay)




    去年:高雄市20日新增確診個案為餐廳群聚,兩桌確診者互不認識,在同家餐廳但不同包廂用餐,傳染源頭可能是與確診者使用 「同間廁所」。



    去年:台北車站染疫事件,傳染源頭也可能是與確診者使用「同間廁所」。



    今年:廁所也依舊是被懐疑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像是「不同班但同廁,不同餐但同廁」於是記者今年又再問我:「廁所,是如何傳播病毒?」



    A.病毒在你的大便裡



    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的一項研究,針對4243名患者的60項研究的滙集分析中:




    1. 這些COVID-19的患者合併有胃腸道症狀的糞便樣本中,找到病毒機率為「48.1%」(95%CI,38.3-57.9)。

    2. 最恐怖的是:在這些樣本中竟有「70.3%」的糞便樣本陽性,但這些COVID-19患者的呼吸道樣本採檢是陰性的。



    B.病毒在空中飛舞



    美國弗羅里達亞特蘭提的大學研究,在國際期刊《Physics of Fluids》發表了研究:



    研究顯示,這些糞池噴出來的顆粒,在沖水後約40-60%都會馬上噴出超過馬桶蓋,也就是一個人的高度了!(Massive upward transport of virus particles is observed, with 40%–60% of particles reaching above the toilet seat, leading to large-scale virus spread)



    大力沖刷生物物質,會導致霧化現象。因此,在廁所中產生的生物氣溶膠(bioaerosol)會含病毒在糞顆粒,尤其是這些廁所空間「相對狹窄,人流密集並且通風不足」也就影響了COVID-19易傳播的途徑。



    C.病毒在廁所周邊物件表面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一般住宅的641個不同的環境採檢,發現如果有COVID-19的患者使用廁所時,發現廁所馬桶附近的地點都會被病毒污染!其中病毒呈現陽性最嚴重的物件就是:




    1. 馬桶(50%)

    2. 再來才是水槽/水龍頭/淋浴(40%)

    3. 最後才是廁所地板(10%)



    你上厠所,可以避免COVID-19病毒傳播,只要遵守幾項規則…



    D. 你上廁所這樣做避免病毒傳播




    1. 儘量不要上公共廁所:在社區感染大爆發中,我們都不會想去用公共廁所!記得出門前先在家裡解決自己的排泄問題!如果出外忽然有內急,真的忍不住,一定要遵守防疫規定。

    2. 廁所內持續戴上口罩:你進入廁所即使是家中廁所你是可以「戴口罩」,因為從馬桶衝出的病毒糞顆粒,仍然可以會被自己的口罩阻擋在外,不會直接吸入鼻孔的。更何況,你真的也不知道前面一個人的糞尿中有COVID-19病毒呢!

    3. 請大家在「沖水前,先放下馬桶蓋」。基本上,這可以減少廁所內病毒飛沫從糞池噴出的濃度!

    4. 使用前你也可「清潔馬桶座圈」,因為漂浮的病毒顆粒可能已經沉澱在馬桶座圈的表面上。

    5. 廁所的冲水按鈕、牆壁、天花板、廁所門、門把、水龍頭可能存在病毒顆粒沉積表面,你記得上完廁所後,請仔細用「肥皂洗手」,別忘了也要把手「擦乾」後,才能離開廁所!



    請堅持以上的幾個方式進行,你就可以安心,舒服的上廁所了!



    作者:黃軒醫師博士 文章出處:Facebook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