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無法出國,讓台灣各地旅遊景點擠滿人潮,對此,平常熱衷登山的山友莫名在臉書分享他的觀察。
臺灣的風景值得擁有自己的名字,臺灣就是臺灣。(圖片來源/Unsplash)
近期幾波寒流接力報到,在氣溫與濕度配合之下,中北部山區一片雪白。而追雪風氣之盛,也使得「台版北海道」、「台版阿爾卑斯」等標題持續佔據媒體版面,留言區更時常可見「不輸國外」、「美到不像臺灣」的讚嘆。
真是越看越不耐煩。
為什麼但凡有任何景致出現,我們便非得找個國外景點來代稱呢?又為什麼每回評論美景時,我們總要以「國外」當成比較標準呢?
若你曾在新聞留意「台版」二字,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這些撰稿者是多麼的有創意。撇開近期常見的台版北海道(宜蘭太平山)、台版小瑞士(南投清境)不談,將時序再往前推還有台版富良野花海(北投三層崎)、台版富士山(苗栗加里山)、台版九寨溝(嘉義太興飛瀑)⋯⋯數都數不完。
會有這種「台版」林立的現象,我想有部分因素能歸咎於國人對生活環境認知的貧乏,以及對國外景點的刻板印象。我們所居住的島嶼四面環海、山巒群聚,但大部分人連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家鄉都無心,更遑論探究山海了(所以才會有人以為搭賞鯨船出海就保證能看到鯨豚,或是覺得五包泡麵就能走完能高安)。而對國外景點的刻板印象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有多少人想到北海道時腦中不只有雪景,同時也明白那裡是丹頂鶴的群聚地?又有多少人知道富士山因為地質組成導致植被稀少,根本與苗栗加里山大相逕庭?
臺灣的風景有貧瘠到需要拿國外掛保證嗎?以山岳景點為例,平易近人的如松蘿湖、嘉明湖、水漾森林,需要一點功底的像嘆息灣、巴沙灣、大小鬼湖,哪一個的風景不是變化多端?就連你媽媽朋友的女兒的補習班同學都可能爬過的玉山主峰,盛夏與隆冬也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色。憑什麼因為沒看過或不了解,就替這些早已存在的景物下一堆彷彿很稀有、很罕見、很「國外」的評論?
臺灣很美,但我更喜歡說,臺灣很特別。山海、高度、緯度、天氣與四季的排列組合,在這塊不大的土地上交錯成繽紛多樣的景色。所以請不要再以「不輸國外」、「美到不像臺灣」來評論景致,沒有看過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或從未發生;也請不要再以「台版XXX」來稱呼某地風景,因為⋯⋯
臺灣的風景值得擁有自己的名字。臺灣就是臺灣。
作者:莫名,文章出處:Facebook。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嗨,我來自台灣!」全球疫情肆虐下屹立不倒的島嶼、為漫無止境的黑夜照進光亮
力挺醫護!大江損失千萬「不會求償」,振宇五金暖送醫院珍奶、蔡總統發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