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故事在少年平安下山就結束了,但由包餐業者「天池廚房」事後上傳的Facebook貼文,卻讓我們意外看到山域管理的灰色地帶。就我來看,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在15歲獨攀安全下山後,Facebook出現一篇由「天池廚房」上傳的貼文,引發另一波討論。(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大家可能不知道,同一條能高越嶺道西段於12月10日發生過一起死亡事故。一名協作於騎車運補時不慎連人帶車摔下崩壁,不治身亡。事後林務局南投林管處表示,已於2013年公告除公務使用之外,禁止車輛進入,引發協作團隊的不滿,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是騎車運補物資。
14日時少年被發現於天池山莊,結果管理單位不堪家屬施加壓力,竟請求協作團隊用機車連夜送人下山,引發業者的嚴重不滿。文章中指出少年並未有生命危險,為何要讓他們送人下山給官員交差,前人屍骨未寒,難道協作的命就不是命?
南投林管處坦承此事屬實,並澄清山莊管理員乃因少年家人及警方在登山口焦急等候,且距離天亮尚有一段時間,基於善意才提出此要求。
協作在山中以機車代步。(圖片來源/城市山人)
從這一起事故和林管處的處理方式,就知道是地下關係的問題,因為兩造對彼此皆無明確的義務與責任,政府大部分時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人力短缺時卻又希望協作團隊能幫上忙,比如說山難救助和環境清潔。
這種地下秩序,用白話來講,就是「平時你怎麼賺錢我不管,但最好識相一點,我有什麼需要你也要幫忙」。
文中的天池廚房是何許人也?他們是在天池山莊駐點營業的業者,另一家則是能高餐坊,就連我都在該處吃過他們準備的飯菜,但與排雲山莊餐食委外標案不同的是,他們並未與林務局有任何形式的契約關係存在。無確立責任與義務,也沒有管理的法源,無怪乎今年在人潮湧入後亂象叢生,例如大量同款式帳篷佔據步道等等。
可能還有許多人不清楚天池山莊的運作模式,甚至認為協作是一群義工,其實這是一份工作。天池山莊的莊主是林務局約聘人員,相當於權力最高的管理員,而兩家供應餐食、出租露營裝備的業者則在一定程度上受他管束,畢竟騎機車運補和佔用公共資源營利的問題長期處於默許狀態,他們要懂得「識相」才不會遇到麻煩。
話說回來,所有登山路線上的協作業者,未嘗不是長年與政府處於地下關係之中。放眼嘉明湖、三六九山莊、新達山屋、桃山山屋、檜谷山莊、九九山莊、成功山屋、雲稜山屋、南湖山屋、加羅湖等,皆是如此。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致電林務局詢問天池山莊有沒有供餐?答案肯定為否,因為天池廚房跟他們在檯面上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又為了避嫌不能直接推薦。
身為一個消費者,這個現象也讓我困惑了很久。國家公園和林務局對於哪一家業者在哪一間山屋供餐、出租睡袋和帳棚皆心知肚明,卻絲毫不在官方網站上提及此事,擺明是讓不熟情況的人民瞎子摸象,被迫找懂門道的人代訂,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大崩壁路段險峻,相當危險。(圖片來源/城市山人)
我長期呼籲商業登山服務必須納管,其實不只是大家想像中的嚮導業,更有促成「登山旅遊化」的主力──也就是供應餐食、出租帳篷和睡袋等裝備的協作行業。唯有破除地下關係,建立有契約關係的新秩序,未來才能避免這一類爭端不斷上演。
固然少年和家屬作為上確實有諸多不是,但追究他們的教養責任或輕忽態度,並無助於預防下一次山難發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若非積極著手於登山教育以及體制改革,這類事故只會不斷重蹈覆轍。今天一個少年能犯下這種錯誤,中年人會不會?老年人又會不會?他們的家屬是不是透過施壓,就能再度透過地下關係迫使協作甘冒風險?
請大家支持政府與協作業者關係正常化。這不是一切疑難雜症的萬靈丹,剝奪人情味或許也非一般山友所樂見,但卻是一個法治國家的運作基礎。先有契約關係,我們再來談後續其他議題。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永續性的艱難挑戰:山區生態廁所的謊言
台灣九間山屋地形、水源、供餐、自煮條件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