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聲視野|獨裁且不可思議的桃園動保處,終將再造成流浪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衝突

    2020-10-22 09:51 / 作者 洪采姍

    2020被《遠見》評為5星的桃園市長 鄭文燦,各項施政滿意度榜上有名,桃園市政發表漂亮成績單之際,應該更要真心感謝民間團體的專業與辛勞,而經過美化的市政報告書,正是台灣普遍掩飾官僚文化下的產物,甚至錯誤的政策,也只需要重新包裝行銷,即可大獲民眾支持,如此的公務態度,說得不客氣點,這些已經造就了多是爭功諉過的官僚氛圍,而其桃園市動物保護處,則被動保圈評為台灣最不可思議的動保處。


    桃園市動保處遭爆料打壓新屋貓舍義工團。(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召集志工並組織傷病貓救援團隊,設置了民間的貓咪送領養空間,稱之為「新屋貓舍義工團」。該團隊四年來救助新屋收容所裡的傷病貓超過兩千隻,是台灣極少數組織較完整且正派的民間動保團體。



    在昨天,卻爆出了義工團被桃園動保處打壓,不只積欠義工車馬費,也片面取消合法的收容所義工資格,以致義工團無法再繼續入所帶傷病貓就醫。現在,甚至遭到桃園動保處向衛福部檢舉義工團違法募款情事,瞬間震驚全台動保圈。



    不可思議的桃園動保處,過去已有無數次瀆職情事被踢爆,也數次被檢舉遭到政風處調查,再對照現在桃園動保處的舉動,對許多資深動保人來說,並不意外。



    在請教了幾位和桃園動保處合作過的資深動保人士,大家因為看到問題並期望能解決或改善而合作,但也實在摸不清楚為何該單位如此獨裁無法溝通。



    未得到數量控制的流浪動物,繼續在人類眼皮底下,辛苦的流浪街頭,經過民眾的通報,加上現在零撲殺政策的十二夜條款,以致現在新屋收容所內的貓咪,絕育並剪耳後,一律野放,義工團也提到了,「不論是兇貓乖貓家貓、大貓小貓殘缺貓親人貓傷病貓」,全部被野放。



    民眾不能棄養,政府可以野放?動保法制定了民眾棄養動物的罰則,政府機關野放流浪動物也應該要有所規範,而流浪動物回置有簡單三要件,「回置、友善、愛媽」,意即回置該流浪動物的原生存地區、該地區對流浪動物是友善的、配合愛媽且定時定點乾淨餵食。



    但由於並沒有詳細設立回置要點,也無從得知動保處野放的時間地點,以致無法尋求當地愛媽關注回置後的動物。

    新屋收容所內的貓咪絕育並剪耳後,一律野放。(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過去,美其名的人道安樂,本質就是殺戮,不只耗時費力,更是無止盡的浪費國家資源。



    十二條款實施後,沒有完整配套的TNVR,變成了更曠日費時的絕育後野放,任意隨意野放,不但造成野放後的動物不熟悉新區域而產生危險,野放山區更是破壞環境生態平衡。



    而現在台灣的動保法,是用來制裁利用各種形式傷害動物者,卻無法制裁瀆職的官僚結構,此次事件幾乎也讓一般民眾看清動保單位,如此未經合理評估的施行絕育手術、人道執行,未合理評估原放、野放的地點與風險,終將再造成流浪動物、野生動物、家畜、人類之間的衝突。



    各種事件的源頭,就是飼主觀念的不建全,加上政府單位並不積極有效推動生命教育,造成了流浪動物數量無限偱環,而地方的動保單位,若能有效減量並控制流浪動物數量,自然減少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衝突,收容所便不再爆滿,也能轉型生命教育館,親人動物自然容易進入人類的家庭。



    雖然近年動保團體不斷喊出「結紮代替撲殺」,並且努力推動TNVR ,但TNVR只是控制數量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TNVR成效仍有限。(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若沒有在短時間內做最大規模、大範圍絕育的話,TNVR就只是短時間控制數量的辦法,有時效性且時限並不長,就算該地區確實百分之百全數結紮,可是只要時間一到,其他地區一隻以上未紮動物就會出現,若來不及發現未紮動物,該區的流浪動物,很快便把數量生回來。



    但畢竟TNVR不是萬靈丹,因此「相信動物」用統計與科學方法執行遊蕩犬族群管理DPM(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長時間持續觀察完成結紮的區域,防堵漏網之魚及新外來犬隻。DPM需要更多的時間及人力,才能有效控制動物數量,這恰恰是政府丕願意做且做不到的。



    作者:陳珍裕



    ※ 「眾聲視野」匯集各路觀點,成為大眾的傳聲筒。歡迎投稿至太報:[email protected]

    更多太報報導

    不想忍了!新屋貓舍義工團心寒淚控桃園動保處:罔顧貓咪生命,利用完後就踢開

    2020超商減塑評比成績慘 綠色和平:沒有一家全面公開塑膠總量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