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唯獨有款商品在全球營銷呈現一枝獨秀現象,在有些國家,這款商品的業績甚至比疫情前增加 600%,台灣廠商同樣受惠,且訂單已排到年底。它不是口罩、酒精等防疫產品,而是「自行車」!藉由外媒的報導,一同瞭解這次疫情如何促進台灣自行車的「產業復興」。
「自行車」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球最熱賣的商品之一。(圖片來源/免費圖庫 needpix)
在疫情嚴重時期,民眾因預期心理囤積衛生紙等民生用品;如今疫情趨緩、歐洲各國開始解封,人們仍對第二波疫情爆發感到憂心不已,許多人不願搭乘高風險的大眾運輸工具,改以能維持「自然社交距離」的自行車代步,進而引爆這波自行車的買氣,儼然也成了後疫情的「衛生紙之亂」。
除了民眾因心態改變習慣,歐美各國政府也頒布相關政策推波助瀾。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倫敦和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城市,為了避免民眾重回汽車懷抱,也緊急增設自行車道或拓寬人行道。
同時,法國與英國政府趁勢推出「電動單車紅利金」或修車補助,大力宣導民眾改騎自行車有助健康與環保,還能降低感染機率。
全球這波自行車需求究竟有多大?根據《紐約時報》,今年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自行車銷售,比去年同期飆漲了近 600%,布魯克林自行車(Brooklyn Bicycle)公司總裁 Ryan Zagata 更嘆「從未見過這般榮景」。另外,市場研究公司 N.P.D. Group 的數據也指出,全美 3 月通勤和健身自行車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 66%,初階通勤的休閒用車款暴漲 121%,電動自行車更增 85%。
英國自行車業者協會(Association of Cycle Traders)則表示,約有 2 萬台待生產和運送的自行車已售出或被預購。面對歐美各地經銷商的自行車貨架已空,民眾大排長龍等待預購景象,自行車製造商得緊急產車以因應暴增訂單,台灣的自行車商也因此賺取一大額外獲利。
《法新社》就認為,台灣成功搶單的因素有兩個:台灣是引領全球的自行車生產國,且透過及早抗疫,成功避免大規模封鎖。報導還採訪以捷安特(Giant)聞名的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她表示集團這幾月忙翻了,全力動員工廠與銷售公司等所有旗下企業,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工會秘書長張蕙娟告訴《法新社》:「我們看到緊急訂單湧入,甚至是恐慌性購買。目前台灣兩大自行車製造商的訂單都已排至年底。」
《法新社》報導台灣單車訂單暴增現象之餘,還爬梳台灣自行車的產業歷程。報導中提及,台灣直到 1990 年代,都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自行車生產國,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經濟改革讓眾多台灣製造商得以利用大量的廉價勞力。雖然中國工廠如今以數量在市場發揮主導作用,但台灣的生產卻出現反彈力道,尤其是在高品質車型和暴增的電動自行車市場殺出重圍。
報導提及,電動自行車出口總額一年比一年高,大部分流向歐洲;今年 1– 4 月的電動自行車出口更破紀錄,比去年同期增長 23.6%。此外,台灣工廠生產的自行車,往往是品質更優、價格更高的型號。
參考來源:
《AFP》:〈Taiwan pedals faster to meet global pandemic demand for bikes〉
《The New York Times》:〈Thinking of Buying a Bike? Get Ready for a Very Long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