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台北車站自2月底開始,禁止車站大廳席地群聚,並停止租借場地。近來疫情趨緩,公共空間可望逐步開放,不過,台鐵日前表示,或將繼續禁止人們在大廳席地而坐。
過去,台北車站大廳常有許多民眾席地而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Photo by CEphoto, Uwe Aranas CC BY-SA 3.0)
三鐵共構的台北車站人潮密集,加上座位少,以往有不少長途旅人、長者、幼童及移工會席地而坐,以等候車次或方便聚會。二月底禁止以後,車站大廳變得空盪,儘管國內疫情趨緩,但群聚限令仍未解除,因此台北車站表示,本週末(5/23、5/24)的開齋節,將不會開放給民眾群聚、舉辦活動。
至於未來是否會恢復開放,台鐵副局長馮輝昇強調,一直以來都沒有開放席地而坐,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民眾找空位休息,因而習慣成自然。
馮輝昇說,下禁令並非針對特定族群,而是在多方考量下所做的決策,若是旅客有等待需求,將考慮在付費區域增設座椅,移工若有聚會需要,則建議到室外舉行。
台北車站站長黃榮華則表示,自二月底明文禁止後,確實對於整個環境的清爽度比較好,原則上目前台鐵也傾向未來也不開放席地而坐,至於要如何執行,台鐵會再研議。
此消息一出,引起眾多討論聲浪,有民眾認為,維持車站大廳的乾淨度,有利於國際形象;不過也有人指出,車站大廳一位難求,空間不利於旅客休息,即便是去二樓消費,也不一定找得到位置,若是繼續禁止席地而坐,恐怕會帶來更多不便。
近年來由於我國移工漸多,席地群聚在台北車站大廳,已成為一種特殊現象,有人認為是台灣多元化的特色,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損害形象。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受訪時表示,車站大廳並非主要乘車空間,多半時間皆為空著的,無論旅客或移工皆有使用需求,台鐵並無理由禁止,此舉有商業利益或強迫消費之嫌;且印尼、菲律賓等地原本即有席地而坐的習慣,若台灣是個強調尊重多元的國家,不應假疫情之名行歧視之實。
曾在台北車站舉辦「北車小印尼」導覽的長工T亦於臉書發文,表示即便是假日,大廳內也不全然是移工,有很多台灣人,且不少美好的經歷都發生在這裡。他認為,取消大廳席地而坐的臺鐵,過於小看自己,也太小看「移工」與「臺灣人」,最重要的是,太小看自己的大廳所帶來的隱藏正面效應。
許多人會將台北車站大廳與移工劃上等號,不過裡面其實也有不少台灣民眾。(攝影/洪采姍)
有民眾認為:「公共空間憑什麼不能席地而坐?為了商業利益還是公共考量?」因此在Facebook發起「坐爆台北車站,野餐唱歌靜坐躺臥皆可」活動,邀請民眾在5月23日當天來大廳參與,同時勿忘保持社交距離,若害怕到場人數太多,可擺放玩偶表示抗議,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要求台鐵收回這項決定。
民眾發起「坐爆台北車站」活動,目前已有五百多人響應。(圖片來源/Facebook)
針對此規範,交通部長林佳龍則和台鐵持不同意見,他認為,車站固然肩負疏運和緊急狀況時疏散的任務,但只要能兼顧,不應僅以單方主觀的「觀瞻」決定公共場所的規定。
對於移工需求,林佳龍也表示,我們希望自己的同胞在其他國家如何被對待,就該以同樣的標準,對待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或生活的外籍朋友。車站的公共空間,應在符合疏運及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包括移工在內的所有民眾共享,避免標籤化特定族群。
林佳龍也已請台鐵徵詢相關團體及專家意見,並評估不同辦法,如考慮假日開放,或限定節日開放等,不過,最後決定權仍交由台鐵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