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數位身分證eID五大疑點:偷渡辦法生效日、換發計畫至今黑箱,但44億的標案已近乎招標完畢!

    2020-04-13 11:21 / 作者 洪采姍

    2019冠狀病毒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旅遊業、航空業至金融業,服務業更是受到極大的威脅。在這樣的環境下,唯一屹立不搖的正是電商和外送產業,這說明了數位時代對人類的重要性。






    但你知道嗎?政府在防疫的這段期間,也利用科技的進步偷偷做了些事,例如偷渡「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

    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於今年3月23日公布。(圖片來源/內政部)

    疑點一:今年3月才公布的辦法,卻在去年1月就已生效

    政府至今為止唯一堪稱修法的動作,是公布了《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但這個在2020年3月19日才公布的辦法,生效日卻是2019年1月1日。



    偷渡了一整年的生效日,導致去年中,行政院所核定的數位身分證的換發計畫,頓時成為一個符合法令的計畫。但即使辦法已經生效了超過一年,按照這個辦法核定的全面換發計畫,卻至今仍處在黑箱的狀態。  

    內政部於3月19日公布的《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中,施行日為2019年1月1日。(圖片來源/擷自內政部)

    疑點二:堅稱eID無隱私及資安風險,但我國政府過去資安事件頻傳

    政府不斷以懶人包式的回應,要求人民相信eID不會有隱私及資安風險。但政府將身分證擴大應用到數位領域,本來就可能大幅侵蝕人民數位生活的匿名性,且讀卡驗證更可能有留存數位足跡、線上身分遭盜用等其他衍生的隱私風險,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針對大量資料的資訊安全,我國過去的戶籍資料、健保資料,更是都有遭駭的經驗,政府要用什麼保證人民的隱私與資訊安全?

    疑點三:時常援引德國為例,但卻始終堅持不需立法或修法

    針對上述風險,政府說現行法制以足,不需修法或立法。但以政府最愛援引的德國為例,德國製作eID時,不僅有個資法,也有台灣目前欠缺的個資專責機關;即使如此,德國卻仍立了專法,確立了數位身分證的驗證時機、驗證方式、身分證應載資訊、資訊安全事宜、誰能儲存資料、以及違反規範的罰則等。



    反觀台灣,若非無法律規範,便是貪圖方便,僅以辦法訂之,何來足夠之說?

    疑點四:堅持身分證只能有一種規格,卻同時規劃無卡身分證

    政府說,為了節省行政及管理成本,國家身分證必須統一規格,不能有兩種卡片(有晶片卡&無晶片卡)。



    但問題是,政府卻又已同時在著手設計透過行動APP進行身分驗證的機制,倘若「身分證」只能有一種形式,則我們也想請問政府,無卡化的行動APP是不是另一種形式?設計APP難道不會提高行政及管理的成本嗎?

    疑點五:全面換發計畫至今黑箱,但44億的標案已近乎招標完畢

    政府密集籌畫換發eID至今已逾兩年,全面換發計畫也早已在去年6月經行政院核定,但計畫全文卻至今都仍未公布。



    民間團體從去年要求資訊公開至今,政府卻始終以「意思決定前之準備作業」為由,堅持不公布相關計畫。但計畫內容的黑箱,卻無損於eID的標案接二連三的開標。截至目前,已招標有印製卡片案(32.9億)、軟硬體系統建置(8.9億)、以及系統驗證案(1.5億)。用近44億的巨額標案綁架原該遵循的正當程序,程序上的本末倒置,這樣的政策要如何取信人民?



    台權會呼籲立法院,應在未來將《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送入委員會具體審視,別默許行政機關偷渡生效年限的作法;同時也呼籲行政院,應暫停eID的發放、公開全面換發計畫,提供公民審議的時間,確認全面換發之必要性。並且立法或修法,保障人民權益。

    作者:何明諠 文章出處:台灣人權促進會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