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只把屎把尿還人工呼吸 第一線豬農這麼疼惜豬

    2019-01-18 16:00 / 作者 周筠羚

    香噴噴的滷肉飯、豬腳不僅是台灣的國民美食,更在不少外國觀光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過,一隻豬從可愛小豬仔到長大「成豬」,都是豬農費盡千辛萬苦的結晶,不僅要注意溫差是否過大以致感冒、中暑,更要隨時記錄豬隻的發情期和受孕期。豬農們平時不只化身成小兒科醫生,更要視情況變身成婦產科、外科、甚至急診室醫生,保佑豬隻健康平安長大。



    雲林縣褒忠鄉以豢豬著名,豬農陳柏吟從小就在豬舍打滾,從懂事開始,已有超過35年「與豬共存」經歷,是標準的「豬家子弟」。家裡豬場有上千隻母豬,陳柏吟主要管理四百頭,上午餵豬巡邏、下午配種,一年要接生近8,000頭小豬,至今已接生超過8萬頭,但豬隻的生與死,對她而言仍是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儘管已經接生過8000頭以上的小豬,陳柏吟看到新生豬隻還是很感動。(圖片提供/陳柏吟)

    母豬配種學問大 豬農身經百戰如獸醫

    相較於其他哺乳類,豬的發情期較頻繁,一般母豬以18到21天為週期重複發情,等同是一個月有大半的日子都在發情。陳柏吟說,要觀察每隻母豬的發情狀況進行人工受精,一個循環期後驗孕檢查是否配種成功,用肉眼很難判斷有沒有懷孕,過去都要靠配種師經驗斷定,現在倚仗科技可以迅速驗孕,失敗的母豬會列入觀察,三次配種都失敗就算是有「繁殖障礙」,得直接淘汰。

    就算成功受孕,也不可大意。陳柏吟指出,豬隻在孕期114天內,受到天氣、環境、飲食影響,可能遇到流產、發燒、假性懷孕等狀況,必須仔細照料。她透露,生產前特別要注意不要餵食太多,母豬太胖很容易難產,若是吃不下飯,通常下午、晚上就生了。生產前她會先替母豬打助產針,再打消炎針,就像一般婦產科會做的事,她希望母豬們在正常程序下自然分娩,所以不會刻意打開子宮的藥劑,不過還是難免有憾事發生。

    為下一代不惜犧牲 從接生看到母親偉大

    「有時候你會看到母豬因為生產,子宮外脫、流太多血就死了,就覺得一個母親真的很偉大,媽媽把牠們全部生完才這樣,很甘心。」談起接生事故她語帶不捨,即使豬隻是她主要謀生來源,幾次親眼看到母豬媽產後失血過多死去,內心還是很難受。

    「當下不會想到牠可以賣多少錢,而是傷心牠怎麼死了,當初晚上應該要多來看一下。」她甚至拍下當時母豬痛苦死去的樣子,放在手機裡,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讓這種悲劇再發生。

    看著母豬奮力將寶寶生下,陳柏吟也體悟到「媽媽真的很偉大」。(圖片提供/陳柏吟)

    嘴對嘴過氣給小豬 新生命活下來最重要

    生命起起落落,產房日常更多的是新生兒的喜悅。就算照顧母豬十年,接生過8萬頭以上的豬寶寶,陳柏吟每次看到新生小豬都還是會湧出「好可愛」的那種感動,萬一遇上較晚出生的寶寶喘不過氣,心急如焚的她會壓著小心臟進行人工呼吸,一邊過氣、一邊祈禱牠趕快活過來,不少豬寶寶因為她的奮力搶救才能順利活下來。

    她回憶,急救當下完全沒有多想,只要知道牠有可能會被救,就一定要去做,「就是很想要那個生命趕快活起來。」當下只在乎的這個新的生命能不能被救回,只要寶寶能活過來就覺得很開心、很滿足。 

     

    365天全年無休 樂觀以對不喊苦

    從會走路就跟在阿嬤後面養豬,陳柏吟人生大半時間都在豬場度過。一年到頭全年無休,人家過年放假他們反而更忙,畢竟豬肉是全年供應不分季節的。她整日為母豬、小豬把屎把尿,還要規劃畜舍,研究配種,不要說去外地旅遊,離開褒忠鄉都有難度。

    儘管生活幾乎被綁住,生性開朗的她倒是很看得開,「每天都很充實,總是比沒事情做好」。未來她除了照顧豬場,還要為家裡畜牧場開發新策略,現在就希望台灣可以順利度過非洲豬瘟考驗,成功列為口蹄疫非疫區,讓大家辛辛苦苦養的豬隻們可以有外銷機會,讓好吃的台灣豬再度揚名國際。

    每天為了養育動物們忙得團團轉,陳柏吟還是樂此不疲。(圖片提供/陳柏吟)

    周筠羚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