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遇撈屍塊!警光潛水「泡汙水爛泥」13天:傷口反覆發炎 唯一遺憾這件事

    2025-02-18 12:12 / 作者 施書瑜
    打撈屍塊已進入第13天,檢警專案小組結合民間團體沿著前鎮河尋找屍塊。施書瑜攝
    高雄男子張介宗涉連續殺害3名婦人並分屍棄置前鎮運河,專案小組打撈工作馬不停蹄,今(2/18)已進入第13天,撈獲69塊人體組織,但受害的張嫌兄嫂黃婦肢體殘骸仍未尋獲;支援撈搜碎屍的警光潛水救難協會預計今天協勤後撤隊,人員坦言有種「永遠找不完的感覺」,尤其大量汙水爛泥與廢棄物影響搜尋進度,連續13天撈搜人員體力也透支。

    參與搜救的隊員表示,一般水域搜救行動分海域或河道,這次撈搜範圍在城市汙水出口處,較為困擾的是髒污問題,該地區水質複雜,汙水混雜著大量臭泥、爛泥與鋼筋廢棄物,對人員的裝備與健康造成不小的困擾與威脅,「每次下水後,上岸時都會被臭泥和爛泥覆蓋,且如果身上有傷口,傷口很快就會發炎,幾位隊員的傷口反覆發炎」。

    隊員指出,這次搜尋的另一個難點是水域的人為汙染物—例如繩索、樹枝及廢棄物等銳利物體,常常給潛水員的安全帶來威脅。水下攝影機也時常被繩索纏住,影響搜尋進度。「這些物品不僅影響搜救效率,也讓人員的安全更加堪憂」。

    隊員也提到,寒冷的氣溫也對搜救工作也是額外的挑戰,「天氣越冷,潛水員在水下作業的時間就越長,上岸後會感到非常寒冷」,儘管岸上有日照,但對於岸邊的搜救人員而言,寒冷依然是一項艱難考驗。

    隊員坦言,過去也有過更困難的勤務,此次協助搜尋不完整、細小破碎的屍塊,非常困難「挫折感也較大」,由於大量漂浮物的干擾,搜救難度大增。「在港區碼頭上游,漂著大量垃圾,必須靠目視辨認,或徒手逐一過濾雜物,讓搜索進度緩慢有種「永遠找不完的感覺」。

    隊員強調,「我們肩負著家屬的期望,即使面對如此困難的情況,且人員有限,大部分成員平日也有各自的工作,但大家依然全力以赴,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也會繼續努力搜尋」。

    專案小組搜尋碎屍已經進入13天,截至目前為止,共撈獲69塊人體組織,37塊完成DNA鑑定,其中35塊屬趙婦,張婦僅有2塊,首位失蹤的張嫌兄嫂黃婦未有所獲;後續的將由警方在高雄港區目視搜尋。

    《太報》關心您,勇敢拒絕任何形式暴力,求助專業人員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全國家暴專線:113
    ‧報警:110
    ‧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