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房屋倒塌。廖瑞祥攝
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昨(1/6)晚間發生民宅倒塌事故,一棟四層樓建築因鄰近工地施工影響結構,尚未進行拆除便整棟坍塌,所幸事發前已疏散住戶,未造成人員傷亡。專家認為,施工單位未妥善評估當地特殊地質條件,採取不當施工工法,恐是導致倒塌的主因。
根據新北市工務局說明,倒塌的建築鄰近一處興建地下二層、地上九層集合式住宅的工地,工地在開挖地下室時,導致鄰房結構受損並傾斜。工務局第一時間勒令停工,並聯合消防局、區公所等單位緊急疏散周邊9戶、22位居民,進行灌水與注漿作業以穩定結構。然而,當天晚間8時45分,受損的184號建築尚未完成拆除便突然倒塌,周邊另一棟受影響的190號民宅亦出現明顯傾斜情況,所幸經事先疏散,未有居民受傷。
工務局長馮兆麟與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今(1/7)上午前往現場了解情況。賴建宏指出,工地一開始採取灌水與灌漿作業以穩定地基,但由於土地已有高地差的問題,影響了土壓力,再加上鄰近建築物高傾斜率,導致原本準備要先拆190號3、4樓,沒想到184號建築先發生倒塌。至於事故發生時的操作是否符合施工規範,有待詳細調查釐清。
另外,賴建宏曾對外表示,事發建案採用的排樁工法形如「筷子」,適合於土質較硬、地下水位較低的環境,但不適用於三重這種沙質鬆軟地形。在地下水壓強大的情況下,排樁無法承受壓力,進一步導致地基流失。
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三重地區地質條件極為特殊,屬於300年前康熙台北湖淤積形成的鬆砂地形,地層結構鬆軟且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質極為脆弱,沙與沙之間充滿水分,一旦平衡被破壞,地下水便會從縫隙滲入,帶動砂土流失。
李錫堤表示,針對這類鬆軟地質環境,施工時應採用連續壁工法,即打下深度至少為地下室兩倍的混凝土連續壁,以確保穩固性。然而,施工單位可能是一開始未分析清楚地質狀況,才會選擇了成本較低、施工快速的排樁工法,無法有效阻擋水壓,縫隙間容許水與砂流動,最終導致地基掏空,釀成損毀事故。
如今倒塌事故已發生,李錫堤指出,當務之急是盡快填補掏空部分,以免影響範圍擴大,建議施工單位立即灌入水或水泥漿穩定地層,並用土覆蓋挖空區域,若不及時處理,鄰近建築物可能面臨更大威脅。
工務局長馮兆麟強調,市府將全力要求建商負責損害處理及復原工作,同時加強施工安全監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此外,工務局也將釐清建商是否有違反施工規範或其他管理疏失,並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