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漫的聖誕節除了吃頓豐盛的大餐、跟朋友交換禮物之外,不可缺少的就是「薑餅」,這道誕生超過4000年的點心,經歷十字軍東征、格林童話與英國王室等文化歷程,做法與口味也被改良過無數次,成了現今眾人熟知的薑餅人與薑餅屋。
不過,在歐洲某些國家,例如德國、荷蘭還保留著傳統的薑餅,吃起來居然和台灣人所熟悉的薑餅完全不同?
各種造型的薑餅屋(圖片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CC授權)
薑餅(Gingerbread)這個名詞,在古英文代表「營養被保存下來的薑(Ginger)」,據傳最早起源於西元前2400年的古希臘,而在11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時期,也會讓士兵吃薑餅來禦寒。15世紀德國修道院開始舉辦聖誕市集,賣著修女們自己做的薑餅,祈求吃下去的人能健健康康地度過寒冬,不過當時的薑餅有許多不同的口味與做法,主要流行的是「胡椒」與「蜂蜜」,德國正式將兩種口味做結合,並奠定聖誕節要吃薑餅的習慣,而被稱為「薑餅的故鄉」。
德國聖誕市集(圖片來源/《太報》圖片庫)
之後薑餅流傳到英國,據說為了配合許多不敢吃薑的小朋友,開始改良配方,才演變成現在吃到這種口感脆脆的、跟餅乾一樣的薑餅;之後薑餅又傳到美國,被記錄於《美國烹飪(American Cookery)》一書,而這一類的薑餅稱為美式薑餅或硬式薑餅。
至於最常見的造型薑餅人與薑餅屋,則是16世紀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命令廚師將客人的樣子做成薑餅,成為世界上第一塊薑餅人;到了19世紀,德國格林兄弟出版的《糖果屋》,故事中以薑餅做成房屋、巧克力做成門窗、糖霜做裝飾,深獲大眾喜愛,許多烘焙店也依照這個描述推出薑餅屋,並風靡全球。
薑餅屋(圖片來源/MURIEL FREY,CC授權)
不過在德國許多地方仍然保存德式薑餅(Lebkuchen,又稱蜂蜜薑餅),外層撒上糖霜、沒有太多裝飾,食材跟美式薑餅差不多,但吃起來蜂蜜的味道更重、薑的辣味也更明顯,還會加入杏仁、榛果與核桃等堅果類,口感蓬鬆屬於軟餅乾類型。而且在德國最知名的紐倫堡聖誕市集,還會把德式薑餅做成馬的形狀(當地稱這種動物為Honigkuchenpferd,源自於德國的諺語),因為這種馬永遠咧著嘴微笑,因此有祝福吃下去的人笑口常開的寓意。
德式薑餅Lebkuchen(圖片來源/Zerohund~commonswiki,CC授權)
德國獨特的薑餅造型Honigkuchenpferd(圖片來源/FrankC.Müller,CC授權)
另一種是荷蘭傳統薑餅(Panpepato),它看起來跟德式薑餅有點像,但吃起來更加鬆軟、偏向蛋糕口感,食材多了柳橙或萊姆增加酸味,烘烤完後外層會裹上巧克力醬,內層則是裹入非常多堅果。
荷蘭傳統薑餅Panpepato(圖片來源/Cucchiaio d'Argento)
除此之外,在荷蘭,會於12月6日的聖尼古拉節(Saint Nicholas' Day)吃一種名為Kruidnoten的荷式小薑餅來慶祝,它的外型小小圓圓的,與美式薑餅最大的差異在於使用紅糖,而非蜂蜜或黑糖,所以質地比較粗糙,吃起來酥酥脆脆,肉桂味非常濃郁。
荷式小薑餅Kruidnoten(圖片來源/Hanno Lans,CC授權)
看完這麼多種類的薑餅,除了美式薑餅之外,是不是也很想嘗試其他薑餅呢?有機會在聖誕節到歐洲的人,一定要去吃看看當地獨特的薑餅;網路上也些食譜可參考,有興趣的人不妨做看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