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太鞍溪堰塞湖探勘隊歸來 直呼現場地景「像世界末日」

    2025-10-08 16:53 / 作者 林佳鋒
    馬太鞍溪堰塞湖現場陽光照不進去,宛如世界末日。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造成下游光復鄉嚴重洪災。林保署當時派出2支探勘隊,前往位於深山的堰塞湖蒐集影像資料,其中光復林道隊今天(10/8)返回災防中心。探勘隊成員、布農族森林護管員田宇倫形容,當地太陽完全照不進去,就跟世界末日差不多。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9月30日派出由2支探勘隊伍,步行前往馬太鞍溪探勘路線,其中6人從馬太鞍溪北岸萬榮林道入山,9人從南岸光復林道入山,隊伍成員為資深森林護管員、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登山協作所組成,自光復林道入山隊伍今天返回光復鄉。

    田宇倫受訪時表示,走路到現場的感覺,「就像各位媒體寫的像末日」,他曾朝著天空拍照,發現陽光完全照不進來,且揚塵嚴重、能見度低,他跟同仁相距只有20公尺到25公尺,卻完全看不到彼此。

    田宇倫還提到,現場呼吸困難,在溢流口拍攝水量時,停留僅僅20分鐘就無法忍受,感覺粉塵會進入肺部,樹葉上積滿白色粉塵,和平時看到的森林完全不同。此行最困難之處在於,陡下時只要選錯稜線就是斷臂,幸好有東搜幫忙探路以及辨識地形,他們才能成功抵達。

    探勘隊入山沒有步道、路徑或獵徑,必須披荊斬棘,相當辛苦。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這次探勘任務困難重重,東區搜救委員會副總幹事田魯儀說,9月30日從光復林道出發後,至20K車行終點開始徒步入山,林道20K至37K原本就比較破碎,隊伍不停高繞、下切避開崩塌地,裡面沒有步道、路徑甚至沒有獵徑,37K後要高繞到2250公尺左右的稜線,然後再下切到溪谷。

    被問到如何通過崩塌地,田魯儀表示,每一條路都要「試錯」,先從地圖判讀,走稜線,在稜線休息的時候去看前方稜線,能繞掉就繞掉,繞不掉就架設繩索,「我們架了將近200米的繩索」。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雖然7月26日得知堰塞湖出現後,經調查相關地圖、地形資料,發現沒有路可抵達,但為了能夠監測或未來進行工程手段,仍要派地面部隊到場。根據光復林道的勘察情況、照片現況等,看看是否有可能做一條路到達湖區。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