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美「高風險手術」診所擬納評鑑 公會反彈:恐壓垮基層

    2025-11-24 12:05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特管辦法,未來醫美診所執行高風險手術,如一定程度抽脂、拉皮,也必須通過評鑑。衛福部。游騰傑攝
    醫美爭議接連爆發,衛福部預告修正《特管辦法》重手整頓醫美亂象,未來執行一定程度抽脂、拉皮等高風險醫美手術的診所,須通過評鑑並提高醫師門檻,包括至少完成2年PGY訓練、限定特定專科醫師操作,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24)日發出新聞稿指出,反對將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否則行政與成本負擔將壓垮基層。

    衛福部日前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加嚴醫美分級管理,要求執行美容醫學處置醫師至少完成2年PGY訓練,並針對不同風險的美容醫學手術,限特定專科醫師資格,修法也納入「特定美容醫學手術診所需通過評鑑」的方向。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發出聲明表示立場,提出三點主張:第一,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建議回歸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與相關督導考核機制加強落實。第二,支持分級管理與基本臨床訓練,但要有合理過渡與配套。第三,任何法規調整都必須制度化溝通。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肯認修法立意良好,但強調直美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健保制度及整體醫療環境。正本清源應檢論健保定位與支付架構、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補足醫療及輔佐人力、提供偏鄉差異化誘因,並提升民眾健康認知,方能真正改善問題。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重要的是,美容醫學管理涉及民眾、醫師權益與整體醫療環境,制度設計宜符合公平、比例、法律保留與信賴保護等原則。建議秉持風險分級與合理延續之精神,收集各方意見 ,並透過公聽會等機制完備制度基礎,使政策推動更具社會共識。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站在醫師公會全聯會立場,我們支持「提升安全、強化品質」的政策目標,但也必須回到2018年修訂特管辦法的原意:當年已把削骨、臉部/全身拉皮、大量抽脂、腹部整形等高風險醫美手術納入列管,明確要求「施術醫師須具部定專科資格與受訓證明、醫療機構須申請核准登記,且99床以下醫院或診所需建立緊急後送轉診計畫」,也就是說,特管辦法的核心是「高風險手術專業化與緊急應變可近性」,而非用類醫院式的外部評鑑作為唯一門檻。

    陳相國指出,醫美市場多元、規模差異極大,若一律比照醫院評鑑,行政與成本負擔將壓垮基層,反而造成地下化或合法量能萎縮,民眾轉向更不安全的灰色市場。現行設置標準與特管辦法等規範已可透過「特定手術登記、醫師資格稽核、麻醉與後送計畫查核」達成風險控管,若需加強,應優先補強稽查量能、手術資訊揭露、併發症通報與轉診網絡,而不是新增一套高成本評鑑制度。

    陳相國認為,PGY作為臨床醫療基本訓練 ,方向可論;然而而須規範起算時點,已在醫美領域執業且具實績的醫師,必須有明確的資格延續機制,避免「溯及既往」衝擊與人力斷層。 且建議「強化教育優於科別排除」,推動相關教育訓練,提升專業安全然針對高風險手術始加強列管,落實分級管理。

    陳相國也說,醫美牽涉多專科與整體醫療環境 ,若欠缺與醫師公會全聯會、相關醫學會及協會的事前協商與公開說明,就容易落入「突而收緊、程序粗糙」的社會印象,激化醫界反彈與民怨。對於衛福部已表示將再邀集學會溝通、開會論,他則回應「我們願意一起把規範做得更周延、更可行」。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