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心肝被惡瘤纏繞!北榮完成不可能任務 全球罕見「拆彈級」手術救回一命

    2025-10-13 17:48 / 作者 游騰傑
    北榮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北榮提供
    台北榮總「肝心」團隊今(10/13)日發表,成功完成全球罕見的「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超高難度手術。醫療團隊如同「拆彈專家」般,先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再將煥然一新的肝臟,重新「歸位」。

    一名53歲潘姓女子在例行健檢中意外發現體內潛伏一顆惡性腫瘤,腫瘤盤根錯節、緊緊扼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甚至蔓延至心臟。病理檢驗確診為罕見的「惡性平滑肌肉瘤」,傳統化療與放療皆無法根治,僅能延命。多家醫學中心評估後均認為「手術風險極高、難以切除乾淨」,潘女士一度被宣判「死刑」,但仍不願向命運低頭。

    今年3月底,她輾轉至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王心儀門診求診。王心儀立即邀集肝臟移植權威劉君恕醫師會診,兩人一致認為,唯有「根除性手術」才有治癒的機會。劉君恕形容這場手術就像「拆除一顆引信複雜的炸彈」,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爆。

    經過多次團隊討論與沙盤推演,最終決定執行高難度的「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經家屬同意後才執行。手術策略為: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再將煥然一新的肝臟,重新「歸位」。

    劉君恕指出,手術中肝臟移植團隊切開肝靜脈時,發現腫瘤緊緊黏附於右心房,只能保留極少部分貼近心臟的組織後,小心取出整個肝臟,立即浸入冰冷保存液中進行體外修復。團隊在低溫環境下爭分奪秒地切除腫瘤、重建肝靜脈;同時心臟外科團隊也切除了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以牛心包膜重建了下腔靜脈。

    這場橫跨肝臟與心臟兩大領域的聯合手術,從上午10時持續至午夜12時,歷時14小時,順利完成有如電影情節般的天方夜譚手術。術後潘女士恢復良好,逐步康復中。

    劉君恕表示,肝臟自體移植用於困難切除的肝臟腫瘤,本身已是醫學領域的挑戰。然而,潘女士的案例,更是結合了肝臟自體移植與心臟外科體外心肺循環的同步腫瘤切除,這在全球醫學文獻中,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特別是針對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數。

    惡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LMS)是一種罕見且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源自平滑肌細胞,因為這些細胞存在於身體許多部位,如子宮、胃腸道或血管壁等,所以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會發生。其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基因突變、遺傳疾病、曾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區域及某些化學物質暴露均被視為可能的危險因子。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僅約1至2例,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患上子宮惡性平滑肌肉瘤的機率較高。由於發展迅速且不易察覺,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是否擴散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與免疫療法等,唯有根除性切除手術被公認為治癒方法。

    由於確切病因不明,目前沒有已知的有效方法可以完全預防惡性平滑肌肉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風險因素,例如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可能對整體健康有所幫助。醫師提醒,若發現不明腫塊或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