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圖為大花曼陀羅。翻攝農業知識網
台東縣昨傳出食物中毒意外。3名婦人昨(9/6)採摘野菜生食後再飲用紅烏龍茶,出現頭暈噁心症狀,一度以為是「茶醉」,後確認為抗乙醯膽鹼中毒,源頭指向野菜。3人說食用的是南非葉,由於其外型與有毒的曼陀羅葉相似,懷疑可能因此誤食,相關檢驗預計一週後出爐。
林姓婦人及黃姓姊妹昨到知本溫泉健行,中午前往卑南鄉一家茶藝館用餐,並飲用紅烏龍茶,未料半小時內3人出現頭暈、噁心等情況,且症狀愈來愈嚴重,甚至意識模糊、無法行走,分送馬偕、東基醫院治療,醫師初判是抗乙醯膽鹼中毒,經治療後,3人陸續出院。
由於茶藝館其他顧客卻無異狀,追查3人飲食軌跡,發現她們事前曾在白玉瀑布採摘「南非葉」食用。林婦表示,南非葉具抗菌消炎及降血壓等功效,以前就吃過,昨天一人只有吃一片,加上平常沒有喝茶習慣,昨空腹飲用,才懷疑是茶醉。
南非葉。翻攝高雄旅遊網
衛生局人員昨抽驗餐廳的紅烏龍茶包及茶湯,今再由林女帶領前往採集「南非葉」,將送驗,預計一週後有結果。專家初步研判,3人吃下的應是曼陀羅而不是南非葉。
據農業知識網說明,曼陀羅全株都有毒性,尤其以果實(種子)和花的毒性最大,誤食會心跳加快、頭暈,接著出現幻覺、幻聽、口乾舌燥等,嚴重甚至會昏迷。而其形狀似喇叭的花朵也會被乾燥入藥,但有時民眾自行採摘處理,劑量拿捏不當而出現中毒症狀。
至於南非葉的正式名稱為扁桃斑鳩菊,由於葉子具有獨特的氣味和苦澀感,因而經常被稱之為苦葉,並被認為有藥效,但學者指出如保肝、降三高甚至抗癌等說法皆未獲實證。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有農民表示,南非葉外型似有毒植物曼陀羅,因為屬於外來種,以扦插繁殖,「通常都是自家栽種,野外不會有」,一般來說不會出現在森林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