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游騰傑攝
國內暑假期間為M痘疫情流行高峰,疾管署今(28)日指出,國內在8月新增3例M痘確定本土病例,包含北部1例及中部2例,為20至40多歲男性,皆因不安全性行為惹禍,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為散發病例,呼籲具風險行為者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疾管署表示,國際M痘疫情持續蔓延,WHO已於8月20日宣告將M痘疫情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狀態再延長1年,並建議各國要持續落實監測通報、強化相關防治科學研究、加強社區合作與投入防疫資源。
疾管署指出,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27日累計確診483例病例,包含451例本土及3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積27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中國2例、香港及泰國各1例),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近三年同期病例數,雖然已經從318例、55例降到31例,有下降趨勢,但暑假期間一向是M痘疫情流行高峰,今年6月就有7例、7月也有11例,8月迄今則為3例,所幸皆為散發個案,並沒有群聚事件發生。
另全球M痘疫情持續,自今年初截至7月31日已累計逾3萬4千例病例,138例死亡,病例主要發生在非洲及美洲。亞洲包括中國、紐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等持續報告零星疫情,其中,中國7月報告135例病例, 全球M痘疫情主要發生在非洲及美洲。
曾淑慧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M痘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不過,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疾病保護力僅約4成至8成,必須完成接種2劑疫苗保護力才可高達9成;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整接種,像是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包括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
疾管署統計,截至8月24日已有10萬1515人接種1劑M痘疫苗,其中7萬189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顯示仍有3萬1326人,占31%待接種第2劑疫苗,時為暑假活動及旅遊旺季,仍處國內M痘流行高峰期。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