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市售枸杞抽驗「全都含重金屬」!藥界:法規需釐清「果乾中藥標準」

    2025-08-20 16:50 / 作者 游騰傑
    中藥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日前抽驗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顯示全數驗出重金屬,主要包括鎘、鉛,連有機產品也難以倖免,並呼籲政府修正標準、加強監管。對此,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今(20)日發表新聞稿指出,目前法規對「果乾類中藥材」的安全規範並不明確,應制定果乾類中藥安全標準與風險分級制度,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防腐劑等容許值。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指出,近日中藥食用安全風險日益受到關注,果乾類中藥材因為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飲品、湯品,長期被民眾視為「養生保健」的重要食材;然而目前法規對這類產品的安全規範並不明確,果乾類中藥多為從中國進口,若缺乏源頭控管與定期抽驗機制,極易流入品質不穩定或遭污染的產品,損害民眾信任與整體中藥產業形象。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應儘速制定果乾類中藥(如枸杞、紅棗、桂圓等)之安全品質標準,以杜絕重金屬、農藥殘留、漂白劑、防腐劑等潛在風險,保障全民健康,並提出三項具體訴求,包含制定果乾類中藥安全標準與風險分級制度,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防腐劑等容許值;建立清晰的藥食區分邏輯與標準,避免制度重疊與模糊管理;明確中藥藥品的專責管理機關,應由食品藥物管理署統一管理中藥品質、上市查驗與風險控管。

    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指出,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誤導民眾,引用的檢驗標準是「鮮果」(例如鎘 ≤0.05 mg/kg、鉛 ≤0.1 mg/kg),但實際檢測的樣品是「乾燥後的枸杞果乾」,並解釋果乾因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重金屬濃度自然「看起來」變高,若用鮮果標準去比對乾果數據,本來就會產生「假性超標」。

    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若未針對枸杞乾果訂出專屬標準,正確做法應該是依「乾製品專屬標準」或將檢測數據換算回「鮮果含量」後再比對,也說土壤與灌溉水源中天然就含有鉛、鎘、砷、汞、銅、鋅等元素,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分與養分,因此也會連帶吸收少量重金屬,所以即便沒有工業污染,農產品中也常會檢測到微量重金屬,強調「檢出」不等於「超標」,幾乎所有農產品、藥材都可能檢出微量重金屬。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