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血癌、乳癌患者有福了! 凍精、凍卵補助最高7萬元 9月上路

    2025-08-15 12:28 / 作者 游騰傑
    衛生福利部宣布將於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將有600位癌友受惠。游騰傑攝
    癌症治療雖能挽救生命,卻常伴隨失去生育能力的風險,對年輕患者而言更是沉重的抉擇。過去「取凍卵、精」費用昂貴,讓許多人因經濟壓力而放棄。衛福部國健署今(15)日宣布,自9月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18至40歲乳癌及血液癌患者提供補助,預計首年約有600名癌友受惠,盼為他們留住成為父母的希望。

    自2025年9月1日起,衛福部國健署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本國籍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療程每次最多補助7萬元,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預估首年有600位癌友受惠。全國共有台大醫院等35家參與試辦方案執行機構。目前補助僅涵蓋卵子與精子的取出程序,後續的冷凍保存階段,尚未有補助;至於解凍部分,則可依《人工生殖法》申請相關補助。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癌症治療可能影響生殖功能,尤其是年輕患者,常在治療前就必須面對生育計畫受限的現實。此次補助計畫旨在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的希望,並減輕因保存生殖細胞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她強調,這是針對因疾病而提早面臨生育抉擇的年輕患者所設計的醫療性生育保存計畫。

    林靜儀呼籲,罹患乳癌或血液癌民眾,務必與醫事人員仔細討論癌症治療是否可能造成生殖機能下滑或喪失、癌症治療程序之急迫性、生育保存對癌症治療程序的影響等,經評估身體狀況後,再決定是否接受生育保存。進行生育保存後,亦應依醫囑接受癌症治療。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活出精彩的癌後人生。

    國健署長沈靜芬指出,民眾在接受癌症等疾病治療時,可能面臨導致生育機能下滑或喪失之醫療處置,然而,隨著現代醫療進步,有越來越多罹病者能因及時發現與治療,而戰勝疾病並重返生活,以癌症為例,因及早發現與治療大幅提升了存活率,讓癌症病友能更積極規劃罹癌後的人生。試辦計畫預計每半年檢討執行成效,並與相關專家召開會議,也會視需求研議是否擴大辦理。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乳癌是因治療導致生育能力喪失的癌症中,僅次於子宮頸癌,排名第二。過去多靠停經針等藥物保護卵巢,但效果有限,僅約一成患者能保留生育功能;凍卵則可將未來成功生育的機率提升至四成。然而,高昂費用令許多患者望而卻步,補助計畫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意義重大。

    至於外界關心懷孕是否會影響癌症的治療存活率,陳芳銘指出,大型研究顯示,與未懷孕患者相比,曾懷孕的乳癌患者復發率降低三成、死亡率降低四成,因此該政策不僅有助於提升生育率,對降低乳癌死亡率也有正面效益。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說,血癌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前,需進行高劑量化療以清除骨髓,過程會損害精卵細胞並導致失去生育能力。雖然部分患者能接受這個結果,但也有患者因此留下遺憾。骨髓移植被視為人生的「第二段旅程」,若能在治療前保存生育能力,將減少未來的遺憾。

    根據國健署推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自114年9月1日起,開放符合條件之民眾透過醫療機構申請補助,重要規定如下:

    ■補助對象:罹患乳癌或血液癌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民眾。
    ■補助額度: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千元;若實際支出金額未達補助金額上限者,則依照該次療程的實際支出金額,給予補助。
    ■補助次數上限:每人一生至多補助2個療程。
    ■試辦機構:通過衛生福利部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且為國民健康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名單請見: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 >健康主題 >全人健康 >醫療性生育保存)。
    ■申請流程:符合補助資格民眾至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接受癌症治療,經進行癌症治療與生育保存相關之知情同意事項說明後,轉介至同院(或鄰近的分院或兒童醫院)之人工生殖單位。經確認資格並進行生育保存相關之知情同意事項說明後,由該機構協助採紙本文件申請補助,並於取得補助資格後2個月內施術,並於療程結束後6個月內由施術的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協助申請該次療程的補助費用,經國民健康署審查通過後,即可撥付至申請者的指定帳戶。
    ■應準備文件:身分證正本及影本、罹患乳癌/血液癌之診斷證明書(敘明符合補助條件相關說明)及匯款帳戶資料等文件。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