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痛到無法走路!中國屈公病疫情狂燒 醫警告:恐有「關節」後遺症達18月

    2025-08-04 13:29 / 作者 林佳鋒
    中國廣東省近日爆發屈公病疫情,當地加強滅蚊行動。翻攝南方日報
    中國廣東近日爆發屈公病疫情,政府發布「後遺症告知書」,強調此病感染後因為沒有特效藥,會出現高燒、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甚至有人痛到無法行走。有醫師指出,少數患者會有關節疼痛後遺症,且持續18個月之久。

    屈公病是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昨晚發布「基孔肯雅熱」(屈公病)後遺症告知書,感染屈公病後會持續發燒39℃以上,且有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會演變成慢性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綜合港陸媒體報導,一名梁姓男患者表示,感染後頭2天一直發燒,最高39.6℃,就醫確診後隔離治療,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疼痛等症狀,他表示,皮疹消退後,膚色改變,全身關節疼痛,就像被揍了一頓,非常難受。

    一名洪姓女患者表示,起初是關節痛,隔天就痛到無法行走,夜晚開始發燒,抽血檢查才知道是基孔肯雅熱。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彭揚惠表示,感染屈公病後主要疼痛的關節是在踝、指、腕等遠端小關節,膝、肩等大關節也可能感染;目前院內屈公病患者多為輕症,出院後症狀多已緩解,僅少部分還有輕微關節疼痛,部分病人疼痛時間較久,約1至3個月,甚至有人痛了18個月。

    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專家呼籲,疫情區居民清理家中易積水物品,減少病蚊繁殖,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並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防蚊液,避免在清晨和傍晚等蚊蟲活動高峰期在樹陰下和草叢內逗留。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