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C肝合併代謝異常「死亡、罹癌風險大增」!台大醫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5-02-12 13:41 / 作者 游騰傑
    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台大醫院治療預防新研究榮登頂尖國際期刊。臺大醫院提供
    台灣肝病盛行,與B、C型肝炎密切相關。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率領的肝炎研究團隊近期在國際權威期刊《肝病學雜誌》發表兩項重大研究,揭示B、C型肝炎患者若合併代謝異常,將顯著提升死亡風險與罹癌機率。該研究結果引發全球肝病學界高度關注,台大醫院今(12)日舉行記者會,對外公布這一重要發現。

    台大醫院教授蘇東弘與醫師黃上秦的研究發現,B肝患者若合併代謝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死亡風險將大幅增加;但若僅患有單純性脂肪肝,卻無其他代謝異常,長期死亡率反而降低約五成。研究針對超過一萬名B肝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者,死亡風險更高達兩倍以上。

    其中,糖尿病對B肝患者的影響最為顯著。若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8.0%,其肝病死亡風險為控制在6.0%以下者的四倍。蘇東弘提醒,B肝患者除定期追蹤肝功能與肝臟超音波外,亦應密切關注血糖、血壓與體重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以降低死亡風險。

    台大教授劉振驊的研究則指出,即使C型肝炎患者透過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成功治癒,若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仍顯著高於無代謝異常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統計顯示,全球C型肝炎盛行率約0.6%。研究發現,一般人群中約30%至38%有脂肪肝病,而C型肝炎患者的脂肪肝病盛行率高達40%至86%。這顯示C型肝炎與脂肪肝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並可能加速肝病惡化。

    劉振驊強調,C型肝炎患者即使治癒,也應積極控制代謝異常,透過藥物或生活方式干預,並定期接受肝癌篩檢,以降低長期罹癌風險。

    台大醫院團隊提醒,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對肝病患者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因此除了治療肝炎病毒外,及時管理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體重與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肝功能,將有助於減少併發症風險,包括肝硬化、肝癌等,從而提高預後。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劉俊人強調,肝炎患者要特別留意自我健康管理,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肝臟超音波,以發現肝硬化及肝癌;同時也應重視代謝異常的篩檢與控制,一旦出現血壓、血糖、體重或血脂異常,務必及早就醫,配合醫師建議做好生活調整與治療。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