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范雲和公私立大學校長、大學師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修《大學法》。翻攝范雲臉書
自從2005年修正後,《大學法》已20年未修。立委范雲今天(8/28)與台師大女足案、世新選課門檻案、台大校友創投案的當事師生,以及公、私立大學校長一起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修法、改革高教。
台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指出,台師大女足案的進一步爆發,是因為教評會未採納霸凌委員會建議解聘周師,但過程中完全排除學生參與,而這也是其他許多會議的現況;《大學法》應該保障學生參與決策。
世新大學「我們不要30門檻」發起人陳承指出,觀察世新選課案,發現學校始終不在意校內師生意見,學生會和學代機制也失靈,校內外監督更失常、學生最大的支持竟來自民代,必須修正《大學法》解決校內校外監督機制癱瘓的問題。
台大電機系吳瑞北教授說,台大要開先例設十億創投基金、甚至開了投顧公司,卻未充分揭露資訊,更抗拒向校務會議說明。教授只好寫臉書引起媒體校友關注,立委監督下教育部才要求台大應經校務會議討論,凸顯校務會議監督功能已失常。
范雲指出,這些重大案件都指向《大學法》的制度問題。從第9條校長選罷的師生參與、決定私校師生影響力,到第15條校務會議的組成與功能讓監督無法落實,再到第33條學生參與會議保障不足和學生會困境的未解決,以及整體校內外專業監督機制的失靈,大學法確實必須修法,才能記取經驗,改革前進。
另外,兩位出席記者會的大學校長,也提供經驗,凸顯高教改革的迫切性。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劉景寬說,台灣高教的主要問題是師生參與校務不足,導致校園學術與校務自主性低,尤其在私立大學可能出現低品質的董事會治校,讓校園缺乏自主性,不利大學的學術自主與校園自治。
國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說,少子女化速度加劇,人才培育愈顯重要,且必須培育跨領域、有韌性、能應付未來挑戰的學生,而高教人才出現斷層也令人擔憂。為了應付這些需要,高教經費整體雖成長、校務基金補助比例卻降低,愈發捉襟見肘;且高教資源也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期許《大學法》改革能考慮高教資源提升與分配。
范雲認為,《大學法》修法必須修正治理機制、還權師生,並從提升高教資源、支持大學治理彈性、大學學制改革三面向,打造開放、彈性新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