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天抗議!校園手機政策激怒學生 教育部急安撫:6/1辦座談

    2025-05-23 18:09 / 作者 林佳鋒
    校園手機政策引發反彈,教育部6月1日將與學生座談。示意圖,廖瑞祥攝
    教育部日前公布行動載具到校管理草案,引發學生團體不滿,明(5/24)將到教育部前靜坐抗議。教育部今表示肯定學生積極表達意見,並將在6月1日舉辦學生座談會。

    教育部前天(5/21)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採分階段管理,其中規範國中小學生攜帶手機到校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且要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生因有自主管理能力,學校須邀集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草案引發學生不滿,「捍衛全台學權行動」及「台灣未來的主人們」等學生團體,預計明天上午到教育部大門發起靜坐抗議,他們提出三點訴求,包括退回草案、政策制訂應至少有三分之一學生代表及進行全台公聽與說明會,且需長期追蹤檢討政策。

    教育部今發新聞稿回應,感謝大家積極表達意見並提供寶貴建議,同時肯定學生們對於校園事務的主動參與,在此議題上展現出成熟的思辨能力。然而 此次草案並非一體適用或自上而下規定,而是根據不同學習階段,訂出「明確化、彈性化、分階段」的彈性原則,協助各校因應不同年齡與教學情境,訂定合適的管理規範。

    教育部指出,這份草案的精神,並非限制或管制學生使用載具,而是希望透過更明確與彈性的原則,保障學生在不同年齡與學習階段中,都能合理、適切地使用數位工具。以高中階段為例,考量學生在課程上有查詢資料、記錄學習歷程與進行自主學習的實際需求,且已具備自主管理能力,因此草案內容是讓學校可依據教學需要,自行訂定管理方式。

    至於學生希望參與政策制訂,教育部表示,草案也要求學校在制定相關規範時,應透過校內民主機制,由學生、教師與家長代表共同討論,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與表意權。其中高級中等學校召開會議時,學生代表應不低於會議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確保學生具有實質參與。

    教育部也承諾,將於6月1日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全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具體座談資訊將另行公告,歡迎同學踴躍參與,或是在公共政策平台意見表達。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