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李政龍攝
高鐵自9月22日實施「寧靜車廂」新制後,引發社會熱議,不少家長反映遭乘客責罵、舉牌「請保持安靜」,引發許多爭論。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昨(10/10)在臉書撰文表示,這不只是噪音爭議,更反映出台灣社會對親子的不友善與低包容,「如果社會這麼不友善,帶孩子出門變成壓力爆表的一件事,『生孩子』簡直是自討苦吃,那少子化又怎麼可能解決?」
王婉諭回憶,當年女兒小燈泡快兩歲時,曾與她搭機出國。去程一切平順,但回程途中,孩子卻從起飛哭到降落,她試盡安撫方式仍無效,只能抱著哭泣的孩子一起撐過。
那一刻她真的很無助,也知道哭聲影響到其他乘客,壓力很大。所幸空服員主動安排她到備餐室安撫孩子,周遭乘客也沒有責怪或白眼,「那次經驗讓我深刻感受到: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一點同理,就能鬆一口氣。」
對於高鐵的「寧靜車廂」爭議,王婉諭認為,社會上部分乘客要求安靜無可厚非,但這也反映出,台灣對於「育兒」與「孩子」的包容度,還是非常低。
她也遇過乘客嫌嬰兒太吵而故意大聲嘆氣、碎念,「那聲音比嬰兒哭聲還大十倍。」有家長被噓、被辱罵,甚至被舉牌警告,這不是單純的噪音問題,「問題不在於要不要寧靜,而是這份寧靜,是不是建築在對孩子與家長的排斥上。」
王婉諭也批評,高鐵董事長史哲曾開玩笑說要「發乖乖給小孩」,這種說法「自以為幽默、無聊當有趣的行銷」,家長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放心帶孩子出門、讓孩子可以自在探索世界的『親子車廂』,「而不是讓他們安靜吃乖乖」。
王婉諭坦言,她自己也曾質疑「為什麼家長不教好小孩」,但有了第三個孩子後,她才明白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有的穩定、有的敏感,「有時候,家長不是不努力,而是根本無能為力」。她說,孩子情緒的表現不能被簡化為「沒教好」,社會應該理解孩子正在學習表達,而非以成人標準苛責他們。
王婉諭指出,政府每逢少子化問題,往往祭出金錢補貼,但真正的關鍵在於社會環境是否友善,「從『生一胎送十萬』到『寧靜車廂』,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政府不是把少子化當作補貼問題,就是看不到它其實也是一個『環境』問題。」
她呼籲,與其責怪別人,不如學會讓他人更輕鬆一點,「也許只是微微一笑、眼神傳遞、讓個位子,都足以讓一位疲憊的媽媽,覺得這世界還值得信任。」,社會的進步,不只是科技或政策的進步,而是我們能不能給孩子與家長,多一點空間與尊重。因為每一次包容、每一個願意理解的眼神,都是對下一代真真切切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