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光復河底隧道逃一劫! 雪羊解析來龍去脈:台鐵有先見之明

    2025-09-24 14:29 / 作者 綜合中心
    台鐵光復河底隧道第二代,全長2560公尺。翻攝自沈慧虹FB
    強颱樺加沙過境為東半部帶來豪雨,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23日下午2時許,水量爆滿溢流,不僅馬太鞍溪橋被沖毀,下游光復鄉受重創,至今累積14死。知名山岳攝影師雪羊提到,馬太鞍溪橋旁的台鐵軌道這次逃過浩劫,靠台鐵先見之明,早前興建「光復河底隧道」就是為了解決溪流的龐大輸砂量帶來的問題,才讓這次災損相對小。

    雪羊23日在臉書上分享,看到光復鄉災情相當難過,大自然美麗卻也無情多變,這股力量是眾人永遠需要警惕的。

    雪羊提到,可能有人注意到了,這次被沖毀的馬太鞍溪橋旁,並不像左邊的萬里溪橋緊鄰著鐵軌,所以被沖走的只有台九線的橋,「那鐵軌去哪了?原來當年臺東線拓寬工程因馬太鞍溪龐大的輸砂量,在工法上捨棄既有的橋樑,改用河底隧道方式穿越,打造了台灣第一條河底隧道:光復河底隧道。」

    雪羊指出,目前光復河底隧道是2013年啟用的二代隧道,根據交通部消息,光復河底隧道毫髮無損,這次得以逃過一劫,受到的損害比台9線小得多,復舊也比公路來得快,畢竟鐵路蓋新橋不是開玩笑的,足以看見台鐵的先見之明,對此他由衷感謝台鐵的防災英雄們努力守下了這一局。

    雪羊感嘆,重大建設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才能福國利民,呼籲眾人可以到東華大學防災團隊的網站上了解馬太鞍溪堰塞湖的來龍去脈與未來對策。他也提醒,如今台九線交通雖然中斷,但光復往北的方向,還有畫面中遠方海岸山脈下的193號線道可以走,只是很不方便要繞一大圈,最後希望光復早日恢復,大家都能平安。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