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車窗低透光率風險不亞於酒駕 路權團體促交部規範「70%以上」

    2025-05-10 19:57 / 作者 林佳鋒
    低透光率將降低駕駛人識別及反應能力。翻攝臉書「還路於民」
    開車的民眾常在車窗上貼隔熱紙,以免車內溫度太高,但遮愈多光線,不代表車內就愈涼快,行人路權團體「還路於民」指出,政府應向車主傳達「透光率不等於隔熱率」,呼籲交通部盡快訂出汽車車窗透光率規範,且根據國際文獻,車窗透光率過低將降低駕駛人於夜間的視線與反應能力,風險不亞於酒駕,對行人與兒童構成潛在威脅。

    「還路於民」今(5/10)在臉書指出,交通部長陳世凱於5月8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針對立委陳素月關於車窗隔熱紙規範的質詢回應表示「希望考量到我們是東南亞國家,所以隔熱紙有一定必要性,因為我們比較熱、太陽比較大。針對舊車不會去要求,我們會針對未來的新車,貼隔熱紙或換隔熱紙必須按照新的法規來做。」

    「還路於民」指出,政府應明確向車主傳達「透光率不等於隔熱率」,更應以交通安全為核心,對現行車輛也設定合理的落日條款,全面落實車窗透光率規範。

    「還路於民」以東南亞的新加坡為例,同樣日照強烈,卻能堅守前擋與前側窗透光率標準並嚴格執法,認為台灣沒有理由寬鬆對待。

    「還路於民」提到,根據國際文獻指出,車窗透光率過低將顯著降低駕駛人於夜間的視線與反應能力,其風險不亞於酒駕,對行人與兒童構成潛在威脅。因此呼籲政府應堅守前擋風玻璃與前側窗總體透光率需達70%以上的國際標準,後側窗及後擋風玻璃亦應依據科學實證設下合理規範,而非完全不設限。

    另外,「還路於民」提到,根據國際文獻,行駛中的車內溫度與車窗透光率無顯著關聯,換言之,透光率高低對隔熱效果的影響有限。若僅以「天氣熱」為由放寬透光率規範,不僅缺乏科學依據,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

    「還路於民」強調,政府應以「隔熱紙貼合車窗玻璃後的實際透光率」為量測對象,而非僅採用隔熱紙單張的透光率,因為貼附後可能造成透光率大幅下降,若僅以材料標示作為標準,將形同虛設。

    「還路於民」指出,規範不應只適用於新車,針對舊車應有落日條款,逐步淘汰危害用路人安全的高風險車輛配置。也請陳世凱想起過去曾說過「所有理由都沒有比人命更重要」,不能放任貼有過低透光率隔熱紙的舊車,如同酒駕般持續上路,威脅台灣街頭最脆弱的行人與步行兒少的生命。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