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深林精靈」,攝於2018年。© Kazuaki Koseki
日本傳統文化中認為人死後靈魂會成為漂浮、搖曳火球,與此形象若合符節的螢火蟲,無論在民間或文學中也就常被視為逝者靈魂。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耗時8年,在日本山形縣森林拍攝螢火蟲,將那如神話世界般靜謐而神秘的「亡靈」帶入現世,系列作品下月及5月將於巴西、英國展出。
小関一成的「Summer Faeires 螢火」攝於山形縣東北地方杳無人跡的森林深處,3月將於巴西蒂拉登特斯攝影節(Tiradentes Photography Festival )展出,5月將於英國的倫敦攝影博覽會(Photo London Fair)展出。本文照片獲小関一成授權刊登。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求愛的靈魂」,攝於2023年。© Kazuaki Koseki
小関一成1977年生於山形縣,父親經營攝影工作室(如今由他繼承),他稍早接受攝影網路平台「鏡頭文化(LensCulture)」訪問時表示,山形東北地方充滿古老傳說與的特殊文化,古時有著自然崇拜、拜山等信仰。在此處長大,加上喜歡大自然的父母總帶著他爬山、釣魚、烤肉,這樣的成長過程讓他與攝影、自然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神境之門」,攝於2018年。© Kazuaki Koseki
小関說螢火蟲出現在日本古書,最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日本書紀》,「螢火蟲長期以來出現在詩歌、傳說、繪畫,甚至動畫中,古人將螢火蟲視為人的靈魂、亡靈。」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黃金森林」,攝於2020年。© Kazuaki Koseki
小関回憶起第一次在森林見到螢火蟲的經歷,他想拍螢火蟲,於是依著山形的地圖找尋適合地點,在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他第一次探勘地點。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生命之光」,攝於2021年。© Kazuaki Koseki
他先是開車,接著步行往森林深處,「無人無光的森林在夜間是野獸之境,雖然我感到強烈的害怕,還是一直往深處走,大約30分鐘後,我忽然看到小小的、閃爍的黃色光芒;當我把手上的燈關掉,發現森林有無數小光芒,眼前就是閃爍的星空,本來令人畏懼的周遭,成了我見過最美的森林,很久很久以後,初見螢火蟲的美景仍縈繞我心。」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螢火路徑」,攝於2018年。© Kazuaki Koseki
拍攝螢火蟲難度高、機會短暫卻又耗時,小関連續8年,在螢火蟲活躍的初夏3週間,趕在太陽下山前到達森林深處的拍攝地點,架好相機,等天黑螢火蟲活動,那時他得預測螢火蟲喜歡飛行的高度和路線,並捕捉牠們的微光蹤跡,而這些蹤跡又與森林地形和植被相關。為了保護螢火蟲,他拍照時不使用任何人工照明。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七夕」,攝於2020年。© Kazuaki Koseki
螢火蟲飛行路徑會變,森林的黑暗也會變化,雲量和星星多寡、月光、遠處城市的微光,都會讓森林的黑有所不同,「這是我和森林、螢火蟲的對話。」小関說:「自然不能像人們一樣說話,但如果你長期處於自然環境,有時大自然會與你說話,用一種非常安靜的方式。我用相機拍下這些,有時你可以從照片中聽到(大自然說話)。」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滿月之花」,攝於2022年。© Kazuaki Koseki
小関說人類活動擴張、森林不斷縮減,螢火蟲快要無處容身,加上氣候變遷下的野火、暴雨,這些「森林的光之畫家」近百年來活在威脅中,「我還不知道攝影能扮演什麼角色,但如果能夠在人們心中,營造出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那麼就為我的攝影賦予了意義。」
小関一成
個人官網instagramfacebook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深林精靈」,攝於2018年。© Kazuaki Koseki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遠古記憶」,攝於2021年。© Kazuaki Koseki
日本攝影師小関一成「Summer Faeires 螢火」系列作品「光的層疊」,攝於2018年。© Kazuaki Kose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