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傳出,美國政府正對台積電施壓入股英特爾,讓2間公司合資合作。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陳品佑攝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全球科技局勢都在觀望其影響。近日,市場傳出美國政府正在施壓台積電(TSMC),取得英特爾(Intel)晶片廠股控權,不僅解救英特爾危機,也可重振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業,而台積電對此持開放態度。不過,知名半導體分析師質疑,白宮此舉可說是強迫台灣放棄半導體優勢,根本是公然搶劫,不合理且後果無法想像,還批英特爾已淪為白宮的棋子。
根據《彭博社》、《MarketWatch》報導,美國政府近期在與台積電高層會議中,提出讓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美國晶圓廠控股的想法,似乎是想藉此振興強化美國本土晶片製造業,也順便助英特爾一把。
伯恩斯坦(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在最新客戶報告分析中,提到台積電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的傳言,他表示,若將台積電的製程技術移轉給英特爾,根本不合理,除非條件極有利,否則無法理解台積電為何願意把相近製程技術、知識產權授權給潛在對手?他質疑,如果英特爾的18A製程技術若真的這麼先進,那為何還需要考慮採用台積電的技術?
羅斯根直言,英特爾似乎已成為白宮的政治棋子,而且政府若強行讓台積電讓渡先進製程技術,等同逼迫台灣放棄半導體競爭優勢,根本是公然搶劫。他認為,如果美國政府強行干預,可能會為台美關係帶來潛在風險,影響盟友堅定的情誼,這樣的政治操弄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進一步解釋,從技術層面來看,台積電與英特爾的製程技術,在製程配方、設備、生產流程都有有明顯差異,也就是說,台積電難以直接將晶圓技術轉到英特爾。另外,台積電對英特爾EUV製程並不熟悉,因此雙方若真的合作,恐怕會花費大量時間適應、調整。
羅斯根也說,從商業角度切入,台積電與英特爾都是晶圓代工產業,兩間公司可說是競爭對手,若合資,台積電可能會損害自家公司毛利率,還可能因為技術外流,削弱全球市場競爭力。
羅斯根認為,台積電長期以「技術獨立」戰略聞名,如果和英特爾的合作可能會破壞其「純晶圓代工」模式,會影響其他客戶對台積電的信任度。
羅斯根建議,白宮可推行「美國製造」策略,鼓勵台積電在美國開展更多製造業務,這風險比強迫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小上許多。
針對此消息,有人士透露,台積電對此持開放態度,雙方有討論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