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危機的瑞士信貸銀行在瑞士政府的牽線下,由瑞士銀行進行併購。出乎投資人意料之外的是,瑞士信貸的股東都還能拿回一部份的錢,持有高風險AT1債券的債權人卻一毛都拿不到。分析指出,這種把債權人「剪頭髮」剪到斷頭的行為,可能使銀行想要再發這種債券以籌措資本,會落到無人想買的狀況。銀行增資愈來愈難,後續影響將很深遠。
這次AT1減記,使債權人的160億瑞郎(約5,260億台幣)債券化為灰燼。傑佛瑞證券公司香港分析師達比說:「就瑞士信貸重組的情況,完全沒有人想到會這樣衝擊AT1,這是一個『肥尾風險』」,意指未來風險更高。他說,市場現在認知到這種債券的價格與風險失去匹配,所有的AT1債券面臨激烈的價格變動。一檔在倫敦交易、追蹤銀行AT1債券的ETF基金,20日暴跌15.7%。
路透社引述一名分析師的話說:「如果你買的債券利息是10%,政府公債利率是4%,你知道你賺到的超額利率要承擔風險。但是,起碼你會認為自己是債權人,比股權優先,結果卻非如此。這就是現在各方憂慮的問題。」
本次AT1減記最大的爭議是,債券債權人獲得償付的順位,居然比股票股權人還低,不符市場一般原則。滙豐銀行固定收益分析師梅傑說:「大家在週末都想破頭考慮這個問題。」他指出,如果現在有陷入風險、債券利差開始擴大的銀行,想要發行AT1債券籌足資本,可能沒人敢買。
所謂的AT1債券全稱是其他第一類資本債券(Additional Tier 1,也常譯為額外一級資本債),這種債券屬於「應急可轉換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CoCo)。應急可轉換債主要由歐洲與亞洲銀行發行,目的是用來籌措資本,符合監管需求。
這類債券屬於高風險、高獲利,比其他債券有更高的殖利率,但是一旦銀行資本出現問題,低到一定的水準時,就會觸發轉換條款。這些債券將轉換成會在一般緊急狀況時率先承受損失的股票,或者是本金「減記」,也就是債券價值削減。
自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發生之後,新的全球「巴塞爾協定」銀行監管機制,要求銀行準備好更高幅度的「第一類資本」,以吸收損失,應對財務風險。為了籌足這些第一類資本而發行的應急可轉換債,就稱為其他第一類資本債券,也就是這次出事的AT1債券。
在歐洲,監管機關承認AT1債券是具損失吸收能力(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TLAC)債券,可以用來緩衝損失,補足第一類資本準備,因此歐洲大型銀行廣泛發行AT1債券。美國監管機關不承認AT1的損失吸收能力,亞洲許多國家則是跟隨歐洲,承認並發行AT1債券。
AT1雖然大多數都是專業機構投資人在買賣,但是,許多散戶投資人也會進場直接購買,或間接投資到涉及AT1資產的基金。亞洲區尤其有大量這一類的AT1散戶投資人,許多散戶投資人看到發行AT1債券的銀行,都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賭銀行不會倒,他就不會有損失,可以一直賺高利息。
而且,當前第一時間下,許多散戶投資人可能還沒意會到自己的損失,後續的震撼效應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