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拯救地球暖化,和鯨魚一起成為英雄?還是扮演豬隊友?

    2019-11-21 14:22 / 作者 洪采姍

    全球暖化的危機正步步進逼。新聞時常報導著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影響,冰山溶解、海平面上升、熱浪席捲城市等。在我們生活的現代,面對環境新聞往往讓人感到悲觀,也許我們都在心裡默默的期待,各領域的專家、科技能夠提出解決方案,而最近「護鯨就是固碳」的新聞,或許展露了一線生機,但你劃對重點了嗎?


    一隻大型鯨的經濟貢獻超過200萬美元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發表的文章(環資編譯:一條鯨魚抵幾千棵樹緩解暖化天然神器「護鯨就是固碳」)中提到,以科學的方法估算,一隻大型鯨一生能夠貢獻的固碳量,以二氧化碳的市場價格換算,之後再加上漁業發展、生態旅遊等面向的其他經濟貢獻,保守估計平均一隻大型鯨的價值超過200萬美元,再乘以目前地球上大型鯨的數量,總價值超過1兆美元。

    為什麼要以固碳量衡量鯨魚的價值?

    IMF發表的文章屬於「生態服務價值」研究。生態服務價值是以目前社會與經濟條件為立基,對自然提供給人類的服務性功能,具體估算出價值作為實證基礎。也許會有人覺得無聊,何必計算自然生態的價值?但在全球拼經濟的情境下,我們確實在不斷擴張的城市與發展中,忽略了、低估了環境成本。



    而固碳能夠有價值,主要是因為在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對於地球暖化的貢獻最大,但只要我們繼續呼吸、經濟繼續發展、城市繼續運作,就不可能不製造二氧化碳,所以減碳、固碳就成為目前減緩地球暖化的目標。



    也因此自然中能夠發揮固碳效益的生物、環境幾乎都被估算過價值,像是森林、海洋、大象等,當然還有這篇文章的主角鯨類,但生態服務價值不只是估算固碳量而已,若生態能提供觀光、產業、文化、防災等面向的服務效益也都能估算出價值。

    以生態服務價值而言,鯨豚讓花蓮的賞鯨業得以發展。(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鯨魚可能會表示:就算我是緩解暖化天然神器,也只是之一

    鯨類生活在大海中除了自身能固碳外,從每天的移動、覓食、排泄,到季節性的遷徙,每一個動作都擾動著大海,間接幫助海洋環境中養分的流動,以提供浮游植物生長的營養(如礦物質、氮等),這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只要獲得合適的條件就能快速生長。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細菌、海藻和紅樹林等生物,每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之後被動物食用,或部分海洋生物將碳轉化為碳酸鈣骨骼等(珊瑚、牡蠣、蝦、蟹等),都是海洋環境裡每日發生的碳循環。

    飛旋海豚的排泄(水中褐色)也提供藻類生長養分。(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所以根據科學方法估算,鯨類雖然可提供很高的固碳量,但地球上生物吸收的碳,有55%是仰賴海洋生物完成。所以若要更有效益的固碳,我們需要的絕非一枝獨秀的固碳英雄,而是學習海洋生物們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對抗全球暖化的策略。所以別再期待被英雄拯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海洋生物們的隊友,發揮神助攻的角色,一起更積極的保育眾多海洋生物賴以為生的海洋吧!

    想請鯨魚固碳?請先收拾、守護海洋吧!

    從過去工業發展人類對於鯨脂、鯨鬚、鯨肉、鯨骨的需求,到現在對抗全球暖化對鯨類固碳的期待,人類對鯨類的利用始終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以及解決自身問題的情況下。然而,此刻我們若將保育鯨類視為拯救地球暖化的解方,那麼我們一直以來忽略、低估的環境成本,就將成為我們此刻最大的挑戰。

    各式各樣海洋廢棄物聚集於潮界線。(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鯨類是海洋生態中的高階消費者,也是過往以保育物種為目標的情境下,能成為「保護傘」的物種,期待鯨類的保育成效也能達到對其食物鏈、生態系統的保護。但是在鯨類早已列為保育對象的現況下,此刻我們所知道的過度漁撈、海洋污染、塑膠微粒、海洋工程與噪音等問題,仍然持續的傷害鯨類棲息的海洋,讓鯨類生存的條件越來越嚴苛。

    2019.3.16崇德灣擱淺的科氏喙鯨,於胃袋內發現1個麻布袋及數個塑膠袋。(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所以不論是從海洋處理碳的貢獻度考量,或是透過保育鯨類達到更好的固碳服務,都不如著手替鯨類清掃、守護家園更來得務實吧!事實上,現今的保育觀念也已經漸漸清楚「物種保育只能治標,棲地保育才是治本」

    生態服務價值,你為環境貢獻了嗎?

    所以話說回來,1兆美元的鯨類生態服務價值很高嗎?我認為實際價值一定會更高。畢竟能夠被具體估算的內容,僅限於科學家目前已知的生態貢獻,才能夠清楚計算出價值(如固碳、食物、觀光等)。然而,自然似乎不會因為自己有著顯著的貢獻度,就無限地擴張,但生活在現今社會中的人,我們能夠有自信的覺察其他生命與節制需求嗎?



    如果能夠單純的欣賞、思考自由自在生活於大海的鯨類,有沒有可能提供地球生態(非專供人類)不同的價值?甚至是帶給人類更有智慧的啟示?或者以鯨類的角度反觀,同樣做為地球生態系中一份子的人類,是否也能提供共同生存於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更好的「生態服務價值」呢?

    該是人類發揮「生態服務價值」的時候了!(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撰文:林東良/黑潮辦公室主任 文章出處: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