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板生產過剩衝擊全球,圖為美國加州太陽能板。路透社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近年來大量投資再生能源,導致全球太陽能設備零件供應過剩,還吸引來怪異的新投資者,包括食品業者和玩具製造商。
報導提到,中國大量投再生能源,除了加速打造國內的再生能源供應,也造成全球太陽能設備零件供應過剩,妨礙了在其他地方的設廠,特別是在歐洲。
根據數據追蹤機構 OPIS,今年初至今,用來建造太陽能板的中國多晶矽的價格已下滑50%,太陽能板的價格也下滑40%。在中國國內,有些企業擔心綠色泡沫即將破滅。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數據,中國去年將近投資800億美元在清淨能源製造業,約是全球相關投資的90%。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自2019年以來,中國每年花在綠能的經費,整體至少增加了1800億美元。
這樣的投資吸引了非傳統的投資者,去年中國食品業巨擘皇氏集團就宣布了三項新計畫,分別是有1000頭乳牛的農場、食品處理廠和造價15億美元的工廠,生產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板。其他投入綠能市場的新玩家還包括珠寶連鎖商、控制汙染設備製造商和製藥廠。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的綠能設備,從電池、電動車、太陽能板到風力發電機,出口量都大幅增加,引起試圖發展本土綠能製造業的美國和歐洲不滿。
其中在太陽能市場,零件供應過剩的主因是投資,而價格下跌則導致全球製造商的利潤減少。許多中國太陽能大廠都已經警告後果可能很嚴重,會導致損失,甚至破產。
根據台灣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中國至少有13家太陽能大廠產能過剩。印度和美國的進口壁壘加劇了供應過剩,超出中國廠商的預期,導致其面板在港口和倉庫中滯留。
現在中國已有許多大廠開始以低價傾銷歐洲,減少庫存壓力,歐洲太陽能發展商樂見成本降低,但是設備生產商就哀聲連天。歐洲是少數沒有針對太陽能板進口徵收關稅或設下壁壘的大型市場。
一些歐洲生產生已經在努力解決本土的問題,例如審核緩慢,缺乏有經驗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高,很難與中國同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