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23日率領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後方為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和李希。路透社
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獨家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減少主持國內會議,國外的會議較少參加,可能對親信的信心提升,願意將權力下放。
報導提到,習近平在第三任期開始,顯然把更多的責任交給自己欽選的代理人,比較少出席高層的會議。
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3.7.26在西部戰區視察時發表談話。翻攝中國國防部官網
雖然中國的政治向來如霧裡看花,但是會議一直是領導人宣布明確目標和政策重點的平台,反映自己的涉入程度。
根據公開資料,習近平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結束至上週結束的北戴河會議之間,主持了38場國內會議。相較之下,他在5年前的第二任同一時期,主持了59場會議,而在第一任、剛接任前領導人胡錦濤時,也主持了50場。
報導指出,習近平主持的會議變少,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是因素之一,不過在今年3月的兩會時期,中國疫情已經完全解禁,習近平也已經在所有重要的職位上安插自己的人馬。
自兩會以後,習近平指主持了19場內政會議。但在第一任期的同一時期,他主持了22場,第二任期的同一時期則是26場。
習近平如何將權力下放?其中一例是7月,他交給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何衛東舉行2天的黨軍事會議。與此同時,習近平選擇跟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會面。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季辛吉在中國的行程完全由北京決定,所以習近平其實有主導權,避免讓兩者撞期。
習近平3月底也沒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但在2013年和2018年都曾出席。這次由他親自挑選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發表開幕演說。
習近平也比較少出席國際會議,自3月以來只參加了31場,其中3場還是視訊。而他在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的同時期分別出席了38場和43場。
雖然習近平減少出席,但是他的副手和官媒仍描述他「親自指揮」所有關鍵政策,包括經濟成長和近期的賑災。
他唯一增加的是國內視察行程。自3月以來,共有22天地方視察,比起2018年同時期的13天和2013年同時期的15天都多。
就傳統而言,國家領導人會透過地方視察聽取第一手的民意,與當地民眾連結。
分析家指出,這樣的模式可能顯示,習近平在人大取得超乎預期的勝利後,所有重要職位都經過自己的篩選和決定,現在更有自信,也更放鬆。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家楊大利表示,習近平行程較鬆,不能用撞期來解釋,「 行程永遠可以根據他改變。安排行程很少是個問題,因為永遠會根據他的目的調整」。
楊大利認為,習近平在前兩任時,似乎更迫切想在會議上,在關鍵政策上留下個人印記,「現在他似乎比較想要在背後運作,我想他越來越自在,認為自己的權勢已經穩固了」。
楊大利表示,習近平把親信拔擢進入中央政治局後,現在只要授權,做出指示就好。
習近平在2018年曾出席過網路安全會議,但上個月舉行的網路安全會議,他就交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和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主持,顯現在比較放心讓自己認定的副手主持特定會議。
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資深分析家葛倫柏格(Nis Grunberg)表示,習近平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團隊,「可以限建,他現在對這些重要職位上的人選充滿信心,所以可以放鬆一點,相較之前,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幕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