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加州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右)會面。路透社
蔡英文總統結束出訪程,回程一如預告,在過境洛杉磯時和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在拜登政府、麥卡錫辦公室及蔡英文團隊三方的密切協調下,既達到會面目的,也未導致中國強烈反應,發揮「政治實用主義」精神。
《金融時報》引述蔡英文發言「這是我在疫情後首趟海外行程,我們現在面臨的國際情勢已變得更複雜」,暗示其欲避免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去年8月訪台,引發共軍朝台海發射飛彈的反應重演。
這次北京當局除了派航艦「山東艦」航行太平洋,海事局的「海巡06」救助船等船隻,在台海進行所謂的「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以及各部會的聲明,此次反應與去年相比,其實不那麼激烈。
美國的中國研究專家認為,蔡英文的出訪原本就會引發中國激烈回應,不過在拜登、麥卡錫和蔡英文三方單位合作協調下,危機得以控管。麥卡錫重申美國並未改變對中關係及政策,但同時也暗示美國跨黨派支持台灣。
白宮前首席亞洲顧問、喬治城大學教授麥艾文(Evan Medeiros)指出:「這是(美台)雙方認知下體現風險控管的高度重要性,並且處理得宜,符合台北與華府的共同利益。」
根據多名熟悉內情人士透露,白宮和蔡英文團隊持續保持溝通,並派出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與麥卡錫辦公室就措詞及公眾曝光度仔細討論。
不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中國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此時就作出結論認為中方回應溫和,言之過早,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執委會主范德賴恩同時間正訪問中國,情況特殊。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分析,蔡英文過境洛杉磯時決定不發表公開演說,使中國無法借題發揮,「沒有給中國太多空間煽動緊張」。他補充,也許中國未來幾天會有所回應,但北京當局也會發現沒有必要。
中國專家普遍認為,將中國此次反應解讀為台海緊張就此緩和並不正確。麥艾文說:「真正的拐點是台灣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