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亞歷桑納1廠已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第2座廠也已完成建設。取自TSMC
台美關稅磋商大致完成,我行政院稱目前正進行文件交換,路透社今天(11/26)引述5名知情人士報導,雙方協議中,台灣承諾的對美投資總額將低於主要區域經濟競爭對手,但會包括為美國培訓勞工,使美國在半導體製造和其他先進產業領域獲得新發展。
我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表示台美關稅磋商大致完成,正進行文件交換過程,台灣目前關稅稅率(20%)有望很快往下降,且不疊加其他關稅。
路透社今天獨家報導,根據5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即將出爐的協議中,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台灣企業將向美國提供資金和工人,擴大在美業務並培訓美國工人。
2025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府的「美國沙烏地投資論壇」致詞。路透社
其中一消息來源透露,台灣承諾投資美國的總額,將低於其主要區域經濟競爭對手,並將包含支持美國運用台灣技術、打造科技園區的基礎設施。
南韓和日本已分別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約10.9兆元台幣)和5500億美元(約17.2兆元台幣),美國則將兩國大部分商品關稅稅率從25%降至15%。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台灣的貿易協議何時達成,以及最終具體內容,且警告最終敲定前任何條款都可能更動。
台積電美國亞歷桑納3廠已於2025年4月動土。取自TSMC
路透社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台積電對相關報導都未有回應,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在川普總統正式宣布前,有關潛在貿易協定的報導都只是猜測。」
路透社報導,台灣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團隊正與美國探討「台灣模式」下的供應鏈合作。路透指台灣自1980年代發展科技園區,大部分半導體製造業務都集中在園區內,從而建造起完整供應鏈。
中央社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工商早餐會」時表示,與美國談判時提出「台灣模式」的談判策略,有別於各國也優於各國,也就是對美投資是由台灣產業自主全球性布局投資,政府提供金融保證,但台美雙方將以政府對政府方式,由美方提供台灣未來設立服務園區需要的行政協助與優惠,例如土地、行政作業等,只有台灣有這種服務園區概念、做法與成績。
關於訓練美國勞工,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三(11/19)表示台灣「拿走」美國的晶片產業,「但我不怪他們」,接著表示希望對美投資者帶人到美國協助開設工廠,並教美國人如何製造晶片。
他說如果到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打造「像是亞利桑那州那樣」的晶片工廠(應是指台積電),不可能「直接從(美國的)失業名單上找人來維持廠房運作」,他說這些企業會需要帶很多人一起過來,「而我會歡迎那些人」。
川普當時向他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支持者喊話,表示這些(外國)人是來教美國人如何製造晶片,短時間後「我們的人就會做得非常出色」,那些人就可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