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於南韓慶州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初「台灣有事」發言引發中國2週來密集施壓,南韓學者指出,中國此舉是「殺雞儆猴」,向南韓等週邊國家傳遞「台灣即紅線」警告。在中日緊張,美俄都表態情勢下,學者指美國必對韓施壓以強化美日韓合作,南韓想隔岸觀火、李在明想堅持務實外交,都不容易。
南韓《中央日報》引述外交人士消息指出,中國對日本與美國走得過近早就不快,高市的「台灣有事」發言成了中國最佳突破口,他也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爭議「斬首說」並非失言,而是中國「高強度應對劇本」的戰略表態。
戰略順序已調整南韓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接受《中央日報》
訪問表示:「中方完全按照預設腳本展開強硬攻勢,在韓美日合作中,中國過去總先施壓被視為『薄弱環節』的韓國,而此次卻將矛頭對準『關鍵樞紐』日本,戰略順序已然調整。」他也稱中國這次目標雖是日本,實則是向美國盟友體系立威示眾。
2025年10月3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APEC峰會期間會面。共同社/美聯社
儘管在這場衝突中,南韓政府多次強調「避免評論他國外交關係」,但《中央日報》分析,形勢顯然不是隔岸觀火那麽簡單,因為台灣問題始終是韓、美及韓、美、日三方協商機制的核心議題,三方曾在相關磋商中多次表明共同立場。
當調解者最安全《中央日報》指出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正「代為承壓」,並獲得美國背書,長此以往南韓所承受壓力也勢必增加;一旦南韓核潛艇等計畫開始推動,中國強硬應對的概率極高。
2025年10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右)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一同登上美國「喬治華盛頓」航空母艦。路透社
南韓目前未直接涉入當前的中日紛爭,但中國駐韓大使戴兵之前已發出警告「切勿玩火」。亞洲大學政治外交學教授李旺輝(音譯)指出南韓最安全的應對路徑是擔任調解者,否則無論靠攏哪一方「都將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應有所顧忌《韓民族日報》訪問韓國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員朴炳光(音譯)指出:「東亞地區一旦出現矛盾,陣營對抗的苗頭就會顯現。美、俄已經分別站隊日、中兩國,充分顯示地區陣營對立的格局已經形成。」
朴炳光也說美國近期通過高級官員暗示「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艇意在牽制中國」,是在向南韓施壓,要求加入遏制中國的體系,這對目前將重心放在恢復對中國關係、推行「務實外交」 的南韓而言,無疑將面對更沉重壓力。
2025年10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在國立慶州博物館舉行峰會,李在明送上金冠複製品。美聯社
南韓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特聘教授李相萬(音譯)接受《韓民族日報》訪問時表示:「美國必定進一步對韓施壓,以強化韓美日三邊合作。」 但他也強調「政府不應因此動搖」。 他認為鑒於目前中日關係冰凍,中國在直接對韓施壓時,應會有所顧忌。
2025年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APEC峰會第二階段非正式閉門會議,位置安排在主辦國南韓總統李在明旁。韓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