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有博士生論文涉引用多篇不存在的文獻。翻攝香港大學臉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學一名博士生的論文,近日被發現大量引用不存在的學術文獻,遭懷疑資料由AI憑空生成,涉「AI幻覺」。對此掛名通訊作者的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葉兆輝承認學生以AI整理資料後未再檢查,港大今天(11/10)表示對事件高度重視,展開核查。有學者憂心事件會影響香港學者的可信度。
綜合《
明報》、
香港01等港媒報導,事件最初於社交平台Threads發酵,有網友上週五(11/7)發文表示,發現一篇分析香港生育率的論文「Forty years of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Hong Kong(香港40年生育率變化)」中,所列參考文獻不存在,懷疑引用虛構文獻。
《香港經濟日報》
報導,網友指論文出現「AI幻覺(AI Hallucination)」,「AI幻覺」指AI產生出貌似合理,實則錯誤、虛構、不合現實的資訊。
論文作者包括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生白逸銘,第二作者為港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暨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其他還包括港大統計與精算學系副系主任屈錦培、政府統計處研究員等6人。
香港《明報》記者統計,論文共引述61項文獻,有的附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超連結,有的附Google學術超連結,但點擊後7項顯示「DOI Not Found」(找不到DOI)、22項顯示「Sorry, we couldn't find this article(抱歉,我們找不到此篇文章)」,無法檢視內容。
香港01記者訪問掛名通訊作者的知名學者葉兆輝,他表示學生利用AI整理引用資料,卻未檢查內容,他對此感到失望,坦承作為通訊作者,他有責任,並對影響港大及期刊聲譽表示歉意,但強調論文已通過2次學術審查 (Academic Review),內容無揑造,此事件無關學術誠信問題。
港大則表示,在科學研究中使用AI有嚴格規範及指引,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按程序對相關人士展開核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有不具名學者透露,事件在香港學術界引起極大討論,並形容事件「好大鑊(好嚴重)、好離譜」,該學者指第一作者「有最大問題」,因或涉學術不誠實,不應引用不存在的文章,甚至「無睇(看)過就寫」,使人懷疑整個研究和論文的可信性。
該名學者也說,該論文的其他列名作者在論文提交至期刊前會簽署,以確認同意並閱畢文章,屬「共同責任制」,事件可能會令外界質疑他們;另指有香港學者憂心此事件發生後,恐使相關期刊懷疑香港學者,「他們會怎麼看香港學者的嚴謹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