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PPI整整3年「跌跌不休」 專家示警:明年恐持續通縮

    2025-10-15 15:47 / 作者 國際中心
    北京街頭一名修理冷氣、紗窗工人在橋下午睡。美聯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10/15)公布最新數據顯示,衡量批發價格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下降2.3%,跌勢延續整整3年,凸顯中國在房市長期低迷的背景下,國內需求疲軟的現狀。

    《日經亞洲》指出,自2022年10月起,中國PPI已連續3年呈現收縮態勢,顯示政府遏制價格「內捲」的措施尚未出現顯著成效。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9月份PPI下降的同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亦較去年下降0.3%,雖與8月0.4%的跌幅相比有所收窄,但仍受豬肉、鮮蔬等食品價格走低拖累。若按月計算,同月CPI上升0.1%。

    若剔除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和能源價格,中國同月核心CPI上漲1%,創19個月來最大漲幅。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梓純(Zichun Huang)在報告中寫道:「這主要反映出金價飆升的影響有限,加上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對零售定價造成的扭曲。」

    澳盛銀行首席大中華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指出,PPI比CPI更能反映中國實際經濟狀況,因為後者追蹤的石油等商品價格往往受到嚴格管制。黃梓純則表示,PPI的改善是由於基數效應,在缺乏足夠需求面支撐的情況下,預計「CPI與PPI今明兩年都將持續處於通縮狀態」。

    中國政府已啟動「反內捲」行動,試圖遏制從汽車、太陽能板、外送餐飲到貨運物流等產業中「無序」的價格競爭,但包含楊宇霆在內的部分經濟學家,均將這種行動比擬為「窗口指導」(window guidance),可能影響短暫。

    「追根究柢,中國需要提振內需」,楊宇霆強調,透過刺激政策拉動經濟,並將經濟成長模式從投資導向轉向消費導向,是實現永續增長的關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也建議中國增加社會保障網支出、整頓房地產行業,同時減少對產業政策的扶持。

    中國2020年嚴打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市低迷,引發外界擔憂深層通縮風險,進而重蹈日本1990年代初期房市崩潰、經濟長期陷入低成長泥淖的覆轍。市場密切關注下週舉行的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是否會提出任何支持消費的政策。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