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鏟子超人赴花蓮光復鄉協助復原。翻攝臺鐵臉書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因颱風「樺加沙」,帶來豪雨而溢流,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根據光復火車站統計,災後超過40萬人次「鏟子超人」湧入協助清淤救災。據報導,其中不乏自境外專程來台的熱心志工,來自香港的鏟子超人就至少10位。
「90後」的咖啡師阿豪已兩度請假飛來台灣,赴花蓮災區協助善後工作。他接受香港《
Yahoo新聞》訪問時說,災區的畫面觸目驚心,見到「如人一般高」的淤泥。據他了解,至少有10多名港人赴台協助,「香港人都可能講話比較直白,其實內在很善良的。」
阿豪表示,最觸動他的故事是6歲女童「小忻」獲救的故事。小忻在大水中被長輩舉至高處,藏身屋樑,受困兩天後獲屏東縣消防局特搜隊員擊破屋頂救出,而救她的長輩原來是她的乾姑姑、乾姑丈,兩人最終葬身泥流。
阿豪對此忍不住哽咽,「兩位老人家用自己生命去拯救小朋友,真的很偉大,這是讓我很想過去幫忙的原因。」
阿豪說,他在9月30日訂了機票,向主管請假。主管得知他要來台救災,以為他開玩笑,後來也表示理解並叮囑他小心行事。有熟客知道他計劃來台做義工後,還包了紅包給他。
阿豪10月3日飛抵台北後,轉乘台鐵到花蓮市區,翌日早上再搭火車到達災區光復鄉。他表示,當時已經是災後一星期,畫面仍很震撼,靠近車站的地區,淤泥淺則及小腿,深則至腰部,在外圍地區,淤泥甚至達2至3公尺高,許多屋子都已被摧毀,他說:「會有個心理準備,會不會挖到遺體?」
阿豪在當地會合一男一女港人義工後,在一位50多歲的台灣男義工帶領下,協助災民清理家中淤泥和雜物。他說,即使有10多位義工同步作業,一天最多只能清理2至3間民宅。若遇到淤泥沒乾透,要清理就更困難。
由於天氣炎熱,阿豪坦言留在災區兩天清淤泥,是全年最高強度的活動,鏟泥鏟到手掌起「血泡」,「鏟到手抬不起,腿也無力,腰又痛又痠又麻,整個人快散了」。
阿豪10月5日晚間準備從花蓮返回台北,6日返回香港。他說,回程時忍不住想起很多畫面,覺得「短短兩、三天做得很有限,純粹想讓他們知道並不孤單,其他地方的人願意去支援」。
他表示,許多台灣人知道他是香港來的志工,驚訝之餘也十分熱情,有民宿主人招待他過夜,「他們會在能力範圍的方法致謝」。
返港後,阿豪仍在Threads留意災區情況,11日又和另一位香港男生再搭飛機到台灣支援,「一來很掛心,二來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他表示,這次會直接在災區停留4天。
阿豪說,香港生活節奏快,很多港人自顧不暇,已沒有心力理會身邊發生的事。但他希望自己可以發揮「獅子山精神」,守望相助,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